亓无忌从来就不会妒忌人。因为他生来就为太子,现在更是天子。再尊贵也尊贵不过皇家,再富贵也不敢比皇家富贵。
但现在他有些嫉妒了。
他嫉妒陈长生的才情,更妒忌陈长生的命!
怎么什么好事儿都让他摊上了呢?自己怎么干什么什么点背呢?早知道如此,当初不如随便找个机会,把他一刀切了,那自己就是一个名垂千古的一代圣君了。
但嫉妒归嫉妒,亓无忌还是很快清醒过来,认真考虑自己所面临的局势。
目前来看,大梁和大凉帝国的总体关系还算稳定。虽然在青州和冀州方向,自己的兵马和大凉军有摩擦,但那也是因为匈奴王赵康的原因。而且双边贸易和人员往来也很频繁。大凉向大梁出口工业品,而大梁则向大凉输送农产品和矿产品。
但作为一国之君,亓无忌清楚,这种繁荣和平衡是虚假的,不可持续的。
一旦自己的舅哥想拿下自己的大梁,那这些因素根本就挡不住他。
经济交往能怎么滴?暂时不做买卖了,等把地给占了,直接变成了出口转内销了。还省了关税钱。
所以,两国间最稳固的关系是军力的平衡关系。
你吃不掉我,我干不过你,这样才能和平相处。
自从丢了北方四州之后,亓无忌也一直在增强自己的军力。现在,大梁的常备军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六十七万人。
虽然这种大规模投入惹得朝臣没少背后说他坏话,但亓无忌认为值得。半岛战争的失败让他已经认清了大凉帝国的利害。
质量不行,那就靠数量吧。实在不行,那就全民皆兵!想当年大梁祖先在创业之初,也这么干过,当初大梁才恁大点地方,不也发展成了疆域辽阔,人口千万的大国了吗?
亓无忌缅怀先祖,开始想重走红军路了。
但是他忘记了一点。当年亓家祖先创业的时候,虽然不能说和普通老百姓吃的一样,但那也是和将士们同甘共苦,和大臣们促膝而谈,有一件好衣服都赏给了功臣,有一口好吃的,也都和自己的亲信一起分享。
那个时候,大梁国虽然小,但人心是凝聚的,人心齐,泰山移,任再大的困难,都不怕。
可是现在的大梁,经过几代亓家人的治理,亓家人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钟鼎玉食,到处是巍峨的宫殿,那些大小勋贵们也都拥有良田万顷,牲畜骡马成群,而大梁的老百姓却没有享受到一点国家强盛的好处,还是一年年劳碌,能够一家人吃饱,就已经感到很幸福了。
这样的大梁,哪里还有老百姓肯为之卖命呢?
特别是亓无忌又干掉了国内的勋贵阶级。
没了靠山,又平添了一大窝心怀怨恨,貌合神离的贵族阶级。
所以,亓无忌的失败几乎是注定的。
亓无忌其实自己心里也有预感。
他又派人去请自己的老师宋曦回京。给的官爵是太师。
宋曦此时已经完成了修建大渠的绝大部分工作,但他依然请辞回京做官。
陛下,你的好意我收到了,关中地区距离大凉帝国太近,而且除了几处关隘,再无天险。我想陛下也不会想再回关中故都了。我在益州这两年,对这块地方越了解,就越觉得益州对大梁的重要性。这地方四处都是难以逾越的高山,但中间却有大片适合耕种的平地。只要好好在这里经营,搞好建设,益州一定会成为大梁的后勤基地和大本营。
亓无忌看完宋曦的回信,心情很憋闷。
宋曦虽然没有明说,但他的意思亓无忌岂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