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道,未曾,只不过韩非老奴,去求冠军侯夫人。
长乐君,给韩非送去笔墨纸砚,韩非要编书立传!
嬴政闻言怒急,不识抬举。
韩非用实际行动证明,他宁死不也效忠秦王!
这个时候,编书立传,说白了,就是想把他的思想传于后世,以死明志!
赢政站起身来,对着明将军和高道,准备车驾去洛阳!
大小事务交于丞相负责,如果难决之事,送于洛阳!
喏,一群人赶紧去准备!
李斯走出大殿,心中暗道,大王还是十分欣赏韩非,不愿杀他,去洛阳,还是想给韩非考虑的时间!
李斯眉头紧锁,韩非不可留,如今韩非犯众怒,大王估计也不太想保!
至于孙逸,李斯可没这能耐,构陷孙逸!
除非是活腻歪了,才在秦王面前,构陷孙逸!
再说,孙逸只能在军方发展,与李斯根本不冲突!
历史上,李斯这个人最高做到左丞相,而秦以右为尊!
右丞相为主,左丞相为辅,也就是说,李斯头上一直有一个人压着!
要不是李斯上奏嬴政,支持郡县,他连左丞相都做不上!
可想而知,李斯这人的才华,才是被史书拔高的!
至于小篆,秦始皇统一后,就当了十二年的皇帝,就算是统一前,由李斯主持编纂小篆!
也推不开,师资力量不够,秦始皇每天政务繁多,也没时间重新学习小篆!
所以秦始皇历次出巡,都带着李斯,不管是祭天,立碑,都由李斯负责,书写小篆!
小编恶意猜测,这种题字立碑,流传百世的事,字不好看,又能如何?他可是秦始皇!
小编估计,小篆,秦始皇都不会写!
史书给的解释是李斯的字写的很好看,这点小编不反驳!
像这种情况,一般留守咸阳的大臣,才是秦始皇最信任的人!
带在身边,不一定是信任,也有可能是不放心此人!
比如后世曹操出征,一直带着贾诩,又不向贾诩问策,明摆着不带在身边不放心!
李斯这人,就算是后来和赵高,一起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帝!
但是李斯还是左丞相,这都艹蛋了,按理说,李斯对于二世是有大功的!
但是二世根本没赏赐他,二世也不信任李斯!
因为李斯作为丞相,不能随时面君,结果被赵高暗算!
像孙逸,他就有随时面君的腰牌!
帝制时代,权利大小不看官职,看你是否能随时面君,皇帝是否信任你,是否支持你!
皇帝信任你,支持你,你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反之就算是官居一品,早晚出事,还一出事就是谋反罪,死三族!
古代诛九族的情况不多见,基本上是三族!
秦王车驾滚滚东去,高,一脸便秘!
明将军非常诧异,问道,高,身体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