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那么多人,能有几人会有如此幸运。
期间于冬与孔洁过来敬酒,刘水也喝了一小杯。
结束以后,刘水邀请于岩与自己坐一辆车。
于岩知道刘水有事。
两个人坐在后座。
“老于,于冬在哪里工作?”
“他在清安市,之前也算是你的兵。”
“不过,他不在清安市内,是在下面一个县政府工作。”
“为什么不留在海林市?”
“你这个海林市市长,让儿子留在海林市,应该没有问题。”
“他自己不留海林市。”
于岩说道。
“他说,要凭自己的能力,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怎么劝,都没有用。”
“我心里急啊!”
“刘省长,不怕你笑话,我说了几次,想把他调回海林市。”
“等我退居二线,再想让他回来,就会变得困难了。”
“可是,他不听啊!”
“现在是副科级?”
“是,我也打了招呼,不过,他今年二十八岁,做了不少事,按正常程序,也应该升了。”
“如果不是我提前打招呼,他也不能升。”
“下边升个副科,太难了。”
“如果是在咱们海林,这两年,就可以成为正科级。”
“下面的指标不够,上面的指标成堆。”
“对在基层工作的同志,不太友好。”
“目前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乡镇就是一个正科级,提个副科肯定是不容易。”
“僧多粥少,更不容易。”
“我给向北说一下,让于冬跟着向北算了。”
“正好向北也需要人。”
“于冬是自己的孩子,知根知底,让他跟着向北,对工作很有利。”
“老于你看呢?”
这是刘水主动向于岩伸出橄榄枝。
于岩答应,就等于搭上刘水的桥。
如果推辞,说明他已经站好队了,不方便,刘水也不会说什么。
毕竟,于岩年纪大,该站队的话,早就已经站好队了。
如果真的已经选择好了,答应刘水,等于改换门庭,压力更大。
于岩没有迟疑。
“行,跟着向北同志,我比较放心。”
“那就这样说好了。”
刘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