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道说道,另一人确认:“据情报所示,他如今仍在匈奴。
”
银发飘逸、眼神坚定的男子走出阴霾,身上带着令人不寒而栗的气息。
"昌平君,秦公子常以出其不意为计策。
”卫庄淡淡提醒。
这叛乱其实是由卫庄一手推动,但昌平君也是暗助一把火,利用自己对新郑的熟悉制造混乱,让局部的纷争在他介入后迅速蔓延。
对于这场叛乱造成的影响,昌平君至少占有七成的功劳:“我清楚你们与秦公子的合作,关于王室长公子的事,我想应该出自你们吧?”毫不惊讶的问讯。
卫庄坦承道:“我们只为利益,非人情。
”这话无疑验证了昌平君心中对于这群以钱为目的的流沙集团的印象——无论何时何处,只要有利可图,他们都会毫不犹豫行动。
昌平君心中暗叹:果然是臭名昭着。
他了解流沙团队中的许多汉人,其中更有传言他们藏着一位汉国公主!“我们的联手很顺,往后合作可以拓展层次。
”说着微笑示好。
卫庄紧蹙的眉宇慢慢舒展开,虽有些无奈,却只能同意。
昌平君的出价吸引人,并牵涉其他诸多考量。
如若天下归属秦国,各方势力的遗留在暗中积聚力量犹如害虫蛀蚀国之基石。
比如辽东未征服,赵、汉两国大量贵族避难于此,一旦机会成熟,则成为吞噬大秦的重要隐患。
然后,微不足道的力量,使帝国倾覆。
总的来说,首度实现六合统一的赢政,却败在了经验匮乏以及遗留隐患太多这一点上。
尽管那次会谈结束了,新郑的背叛并未消散。
因为他们的视线始终关注着纪渠那里的情况。
不只是纪渠,就连秦军调动的一丝迹象都不被遗漏。
然而,在昌平君的监督下,赢政对他深信不疑,仍然认定叛军狡诈,没有变更统帅。
这使新郑的叛乱表现出向外扩散的征兆。
在这种局势下,昌平君依然控制局面,力求不致失控。
在可控范围内,他知道赢政若情势严重,也许确实会考虑派遣纪渠介入。
那时,事态恐怕会无可挽回。
“数额庞大的钱财啊!”一个山林里,卫庄凝视着堆满的钱财,淡笑道:“韩国内部的贵族还真有钱!”这一回,韩国内的贵族确实有意制造混乱。
趁着所有人都对暴秦不满之际,竭力煽风,期望能换取秦国给予一些特权——例如,分封。
没错,没有听错,韩族渴望得到秦国的分封制。
看着昌平君递交来的战报,赢政漠然道:“这些叛军贪心不小,要求分封韩国内一位贵族来安抚,他们承诺立即新郑的反抗。
”两天过去,赢政的气色仍然显得病态且虚弱,话语里甚至透着乏力。
然而他正值壮年,下官们毫不奇怪,尽管这段时间内他的容颜已显得些许苍老,甚至看起来非常严重。
但在战国,这样的年纪已经不算年轻。
四十岁,已算是长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