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旃和赵同等人谋求卿位,荀林父和晋景公没有答应,同样,先谷也没闲着,他也知道,自己要想坐上中军将,必须有人支持。
这次是荀林父为中军将,那么下一次一定是赵朔和他争斗,赵氏和其他士族已经把控六卿和军大夫,自己是安排不进去人了。
但是自己可以充当搅屎棍,把局势搅得越乱越好,到时候就让晋景公知道,荀林父不能胜任执政,中军元帅。
于是他把眼光瞄向了魏錡,同样是赵盾的亲信,为什么先谷要找赵氏的亲信,那是因为魏錡之所以受到重用,是当年他父亲魏寿余,帮助赵盾把士会骗回晋国立了大功,魏寿余临死前希望赵盾提拔他儿子。
因为魏錡是魏氏小宗,如果不建功立业,魏氏族长是魏犨的儿子魏颗,根本没他什么事,先谷就利用这一点,让魏錡出面闹事。
他找到魏錡,告诉魏錡,现在是个机会,晋景公上台后一直忌惮赵氏,如今赵朔想要继任中军将,晋国执政。
晋景公明确表示反对,这样一来,你可不能一条道走到黑,我给你指条明路,去投靠晋景公。
告诉他,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加上赵旃,把控了六卿和三军大夫,一旦荀林父去世,赵氏将会掌控全部六卿。
所以我们要早做打算,那就是把赵同的公族大夫给他免了,让你做公族大夫,因为公族大夫可是给六卿推举士族公子的族长。
你一旦坐上公族大夫,那今后定然会被其他家族推举进入六卿,魏錡听闻大喜。
于是先谷和魏錡找到晋景公,将其中利害关系讲述一遍,晋景公觉得有理,于是就要免去赵同公族大夫职务,提拔魏錡做公族大夫。
赵氏一族当然不干,双方僵持下去,晋景公也无可奈何,于是只好让赵同继续担任公族大夫,提拔魏錡为中军司马。
公元前597年六月,晋国关于六卿和官职调整进行了三个月,这才在争吵声中落下帷幕。
晋景公正式批准,晋国六卿以及军大夫,司马等职务调整完毕,新一届晋国政治格局形成。
中军将:晋国正卿,三军主帅,荀林父。
中军佐:三军副帅,先谷。
上军将:士会,上军佐,郤缺儿子郤克。
下军将:赵朔,下军佐,栾盾之子,栾书。
中军大夫:赵括,赵婴齐。
上军大夫:巩朔,韩穿。
下军大夫:荀首,赵同。
三军司马:韩厥,中军司马:魏錡。
等到晋景公调整完新一届执政班子,已经距离楚庄王攻打新郑过去三个月了。
晋景公道:“郑国已经坚持三个月了,这已经很不容易,我们不能再拖下去了,这会让列国耻笑我们晋国无能,今后就没有人会承认晋国盟主地位”。
晋景公一面派出使者前去秦国,向秦桓公表达善意,一面让西线主将魏颗严加防备,防止秦国趁机偷袭晋国。
另一方面派荀林父为主帅,先谷为副帅,率领晋国三军倾巢而出,争取一举击败楚庄王,找回晋国霸主面子。
于是荀林父,先谷,召集六卿和各自封地的士卒,上中下三军共计战车六百辆,总兵力达到五万人,大军浩浩荡荡开往郑国衡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