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亲自设计的营寨布置图,咱们照着做就是。何必问那么清楚。”
不远处,邓艾正在指挥士兵挖掘壕沟。
他手持长鞭,指着图纸对身旁的诸葛恪解释道:“此处壕沟需深一丈,宽两丈,沟底插尖竹。但关键不在沟深,而在沟壁需涂抹火油,一旦点火,即成火墙。”
诸葛恪年轻,又亲身经历过东吴覆灭的那场惨败,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骄纵,此刻眼中,仅仅闪过片刻的兴奋:“不仅仅是这里,看这整个布置,叔父这哪里是普通营垒,分明是座火焰的陷阱!”
刘晔抚须细看,补充道:“是啊,更兼各营帐间通道之中,故意设计得迂回曲折,看似四通八达,实则暗藏玄机。”
“难怪丞相有信心,若是士颂进了这军营,便再也出不去了。”
邓艾点头称是,又指向图纸另一处:“看这里,这些木架高约两人,用粗绳捆绑结实,上面铺满干草和柴火,还悬挂着许多陶罐。”
“里面全部都装上的火油和硫磺混合,一点就炸。”
“届时,即便是颂卫营号称天下无敌的强军,在一片火海之中,也断无生还之理。”
赵五和小李被分派到西南角,负责搭建这种特殊的木架。
工作间隙,赵五仔细观察整个营寨的布局,越看越是迷惑。
“老赵,你看那边。”小李指着东侧一片区域说道:“那些营帐排列得好生奇怪,明明有空地,却偏要挤在一起。”
赵五眯眼望去,只见那片营帐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暗藏规律。
帐与帐之间留下的通道宽窄不一,有的看似是死路,实则暗藏通路。有的看似通畅,却可能突然被落下的木墙阻断。
“不懂不要瞎叫唤,这是丞相的阵法。”
赵五低声呵斥一句,而后说道:“我早年听将军们提起过,这一定就是兵书上的阵法之道。这里面的道行,深了去。”
营寨中央,一座五丈高台正在搭建。
台基用新伐的木材构筑,四周挖有深沟,只有一条窄道可通。
台上已经开始竖立一面巨大的汉字旗,迎风招展,数里外都清晰可见。
而小李又好奇问道:“既然是阵法,那为何要建立那么明显的高台指挥?如此显眼,岂不是故意成为敌军靶子?”
赵五没好气地敲了一下小李的头,而后自己也微微皱眉,只是嘴上依旧说道:“丞相用兵向来谨慎,此举必有深意。又岂是我等小卒可以知晓的。”
而诸葛恪和刘晔等人,此刻就在这高台附近。
刘晔同样很是担心。
“丞相立于此高台之上,自然是可以吸引楚军注意,引士颂来攻。”
“只是营地虽然多有布置,但丞相想要在楚军包围之下,从容撤离,只怕并不容易。”
邓艾却道:“先生放心,军营按照正反八阵图互相嵌套布置,楚军虽然迷惑难行,但丞相自然进退自如,到时候,自然能从唯一的生门退出。”
只是诸葛恪心中,隐隐察觉到一丝不对劲。他问道:“一旦楚军深入,各处火线同时引燃,这些通道就会变成火龙之口,任何陷入其中的敌军,都绝无生还可能。这自然不会错。”
“我看子扬先生的意思,是担心叔父不能及时撤走。”
邓艾看了看周围的布置,又看了看自己手中的主图,想象着那大火被点燃的恐怖场景,不禁打了个寒颤。
他仿佛能看到楚军在迷宫般的通道中惊慌失措,四面火起,无处可逃的惨状。
见两人都有担心,他悄悄在图纸上不显眼的标记处点了点。
低声道:“看这些暗记,表示地下挖有避火通道。一旦火起,我军可沿这些通道安全撤离。而敌军不知就里,只能在火海中挣扎。”
“丞相有吩咐,他些暗记标志,不需我们去管,他自会安排信得过的老卒,来完成最后的布置。”
当然了,至于诸葛亮口中,最后的布置是什么,邓艾也不知道,但出于对诸葛亮的绝对信任,他自然也不会多问。
营寨建设持续了整整三天。在这期间,赵五见识了许多前所未见的防御设计。
有看似普通实则内藏火油的水槽;有表面覆盖薄土实则布满尖桩的陷坑;甚至还有可以移动的木墙,能够在敌军深入后突然闭合,阻断退路。
最让赵五称奇的是那些看似随意堆放的草堆和柴垛。
实际上,每个都经过精心设计,既不会阻碍我军移动,又能在外敌入侵时迅速形成火障。
第三天傍晚,营寨终于建成。
诸葛亮在邓艾、刘晔、诸葛恪的陪同下,亲自巡视全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