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个时代,眼光大略上,能比得上贾诩的,真真屈指可数。
蒋琬听了,立刻应和道:“太尉所言甚是,我们当为这两处加派人手,做好防备。”
但贾诩却双目炯炯,盯着士颂,显然不是这个意思。
这么些年相处下来,士颂和贾诩之间,不说如鱼得水,也算是心意相通了。
更何况,士颂本人,就对如何对付季汉,有自己的想法。
此刻,他忽然想明白了贾诩的意思。
他笑着说道:“文和先生之意,是应下这‘斗阵’?”
贾诩微微一笑,身子后倾,靠在了椅子上。
士颂心中盘算一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既然是斗阵,我们和季汉都会摆开阵势,那时候,我都不用去理会刘备摆出来的什么破阵,直接全军压上,和季汉鏖战一场。”
“甚至我还能同时派出部队,在缠住刘备军主力的时候,去把刘备后面的粮仓给端了。”
“反正季汉之兵,说起来也有二,三十万,但大多不过是临时凑数的民夫壮丁,核心战兵能有个五六万就不错了。”
“即便是我们是进攻方,吃点小亏,但整体而言,我军定然是能占据优势的。”
其实有些话,士颂没有说出来,但也是他和贾诩,心照不宣的话。
那就是此刻和季汉开战,本来就是存着以命换命的心态来的。
季汉匆匆占据中原,根基不稳,兵源补充缓慢,即便是能拉到壮丁,也很难在短期内,训练成为合格的士兵。
但楚国这边则不一样,已经成熟的训练体系,加上本来就占据优势的兵力,后勤补充。
即便是双方换命,楚国这边损失一万,换掉季汉八千,楚国这边短期内就能补充回来,而季汉这边损失之后,再想要获得合格的士兵,那就不是短期内可以补充的了。
用自己这边的优势,去克制对方的短处。
这才是战争中应该做的事。
若是天天和季汉算计谋,想要以少量的损失,换取胜利,天天和诸葛亮玩心眼。
与其如此,在士颂看来,还不如直接和季汉军队正面硬刚。
不论胜负,只需要把季汉军队打残,消耗掉,把季汉的国力打没,耗也能耗赢。
士颂的决断,现场的谋士们都能明白其背后的意思。
马谡有些不甘心,他总觉得即便是打赢季汉,也没有必要用这种方式,是可以用些计谋,减少损失的。
“大王,即便是要偷袭季汉背后,我们明面上和刘备斗阵,我们也未必会输。何必动用大军去死拼,不如先看看刘备摆出什么军阵,说不定我们之中,有人可以破阵?”
士颂没有理会马谡,而是看贾诩默默闭上了眼睛。
他知道,贾诩这个老狐狸,是认可自己的那个方案的。
和季汉交战,不用任何心眼,找到机会,抓住季汉军队的主力,然后就压上去血战,消灭季汉的有生力量。
“我心意已决,诸位不必多言。”
说罢,他在刘备的那封挑战信上,写下了三日后破阵的文字,让人送回去。
三日后,暮春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