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封看着侃侃而谈的熊恒,他的目光更是露出羡慕之色。
“对北地士子施恩如何不好?”,总理大臣弥生眉头一紧,拱手对太子恒问道。
“弥大人,孤不是反对对北地士子施恩,而是觉得现在不是时候”,太子恒继续解释道:“首先,本场科举考试是父皇成为皇帝之后的第一场科举,应该公平公正,所以这三百人的名额就需要考试的士子依靠自己的能力自行竞争。
其次北地士子没有参加过楚国的科举考试,不知道科举的难度,若是额外给这些人增加名额,反而会让这些人觉得我们楚国的科举考试难度一般,甚至还会轻视楚国的科举以及楚国本土士子的能力,所以孤认为应该让他们在科举之中碰壁,之后朝堂在恩科之中对北地士子进行施恩,这样他们才会最大程度上对我们楚国和皇帝陛下感恩戴德”。
听到太子恒的话,群臣的目光皆是一亮,他们对于太子恒的能力再次露出敬佩之色。
熊章看着太子恒也是露出满意的神色,自己这个儿子也是有腹黑的一面。
一个合格的君主,最重要的就是需要足够的腹黑,腹黑之外再加上一些仁德,就是一位明君,没有腹黑全是仁德,很容易就成为臣子们操纵的对象,经常就会被道德绑架,例如后世明朝的弘治皇帝。
“陛下,臣赞同太子的意见,恩科在十月举办,距离也在也不过半年多的时间,完全可以在恩科之中增加北方士子对录取名额,使得恩科之名名副其实”,理政大臣卜子夏出列说道。
卜子夏是恩科的主考官,他最有发言权。
“臣也赞同”,端木赐也同意道。
其他大臣都表示同意。
“既然如此,那就依照太子之意,本届科举考试照常进行,北地士子能否考中就看他们的能力了”,熊章笑着说道。
“不过,那对于北地士子应该分配多少名额?”,熊章继续问道。
“陛下,根据统计,秦地士子、燕地士子、再加上宋国、东齐、部分逃难过来的晋国士子报考本次科举考试的人数一共是一千一百人,按照以前科举考试录取比例,可以分配五个名额给这些人”,弥生回道。
秦地、燕地本是民风彪悍之地,士子数量在诸国之中最少,若不是有原宋国、原东齐国的士子报考,北地士子对数量至少还要减少三分之二,晋国常年混乱,士子的数量比起秦国都不如。
“五个太少了,既然要施恩,那就要大气一点,直接给三十个名额吧,秦地五个、燕地十个、宋地十五个”,熊章说道。
宋国长期安定,国内士子的质量还是不错的,是有能力与楚国士子竞争的,熊章给的这些名额是不包括依靠本身能力中举的。
“陛下圣明”,诸卿连忙献上一个彩虹屁。
“既然在恩科之中对北地士子施恩,那对于原本土士子也不能不顾,朕决定增加恩科的录取人数,从三百增加到五百吧”,皇帝熊章说道。
如此,天统元年的两次科举考试录取人数就会达到八百八十人,再加上各郡推举入仕的人才,就达到九百二十多人,就算是楚国灭亡晋国,官员也足够用了。
下一次科举考试就是三年之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