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最常见的进攻路线,从中原地带攻取关中,通过函谷关或者潼关,最后进入关中。函谷关是东方六国永生难忘的地方,就是在这里一次次的被大秦锐士按在地上摩擦,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而潼关呢,北临黄河,南靠秦岭,绝佳的风水宝地,前山后水,从古至今有无数战场亡魂埋葬在这里,这里发生了好多,比如曹操就是在这里被男神马超给刮胡子的,还有两位悲剧人物也是我敬佩其中两个猛人,哥舒翰、孙传庭,这哥俩还挺像的,都是被他们的主子瞎忽悠死的,都是跟叛军干仗,两位战神死的冤啊,潼关最终成了他们的陨落之地,自古以来,名将与潼关就是有不解之缘,同时也告诉我们在各种关系中“信任”的重要性,这两位帝王没搞好,结果就是亡国亡种的命运,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第二条,从山西攻取关中,利用三大渡口,风陵渡口(最近,容易重兵把手,后面就是潼关)、津浦渡口(居中)、龙门渡口(最容易但是离关中腹地最远)比如李渊父子起兵,就是从龙门渡口摸入关中推塔的,还有说起风陵渡,就有“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生”,这是渣男最后的绝响。最后是津门渡口,咱小学课本里的黄河大铁牛就在这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三条,在东南方向最主要就是从武关攻取关中,路线从南阳盆地,进入秦岭,武关-商洛-蓝田进入关中。这就是刘邦比项羽先入关中的地理因素吧,武关号称进取关中四大关之一,也是进入关中的南大门,武关的故事也蛮多,比如史上最牛憋屈王,楚怀王就是被忽悠到武关会盟饿死的,刘邦西进取武关,偷偷摸摸占咸阳,耍的真溜。
第四条,汉中盆地走蜀道,从陈仓进入关中,也就是明修栈道(咸阳与汉中的子午道,褒谷口的褒斜栈道),暗度陈仓,说的就是陈仓这条线路。说起陈仓,就是在这个地方,诸葛亮被郝昭按到地上给摩擦………最后留下三个字“亮无计”。
第五条,从汉中盆地,出祁山。攻取陇右就是现在的甘肃定西,以及攻取陇西、天水,从西向东攻取关中,比较稳妥这也是诸葛亮最看重的北伐路线,同时咱们的第二代纸神(纸上谈兵的神人)马谡就失街亭牺牲于此。
第六条,子午谷奇谋,这是魏延今生最大的遗憾,不过只要有了思路,总有人会为你探索的,子午谷是汉中与关中一条路,属于秦岭山脉全长600余里,不过全是高山与峡谷,陡峭难行,可以直插敌方心脏,穿过这里那就是一把尖刀,穿不过那就………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勇敢者想尝试,想挑战,结果总是一次次的打脸,譬如二愣子曹真,还是喜欢反方向走,结果丢盔弃甲、损兵折将,毛到没捞到一根,就匆匆结束啦,另外就是大闯王高迎祥试过,代价很大,被大明猛人孙传庭,按在地上随便摩擦,随便摔,最后卒。
第七条,翻越秦岭,穿褒斜道后进取郿县,夺取关中,譬如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疑兵路线,还有诸葛亮最后的北伐路线也是这条,准备摆开阵仗,在渭水河畔大干一场,可惜身体撑不住,病逝五丈原,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八条,从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一个辖区)、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越过河南地(今鄂尔多斯一带)攻取秦国上郡,即越过陕北高原,在攻取关中河西郡,沿渭水西进,夺取关中,这战略迂回,够气魄,大手笔,武王威武,可惜赵武灵王这条的灭秦路线成为遗憾。
【假如子午谷奇谋成功】
假如魏延子午谷奇谋得手,诸葛亮会如何进兵?北伐又会如何?
魏延率领精锐的骑兵部队通过子午谷,奇迹般地避过了敌军的侦查,成功地抵达了长安城下。毫无准备的魏军在长安城内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最终还是被魏延的部队攻破了城墙。
诸葛亮虽然惊讶,但并没有失去冷静,他立即决定,蜀军将放弃原有的计划,转而从斜谷进兵。
诸葛亮深知,现在不是庆祝的时候,他们的目标是长期的,他们需要制定一个长远的战略。他命令军队在斜谷建立稳固的阵地,同时派遣使者与东吴的孙权联系,希望他们能从侧面攻击魏国,从而分散敌人的注意力。
在攻占长安之后,魏延的部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补给线。诸葛亮深知这一点,他命令部队加强了对魏国军队的封锁,使得他们的补给越来越困难。同时,他还派遣姜维率军对长安前方进行骚扰式的攻击,以削弱他们的实力。
长时间的僵持和补给问题魏国的部队陷入了困境。此时,魏国内部也出现了问题,魏国的处境变得更加困难。然而,在这个时候,一个神秘的人物出现在了魏延的军中,他自称是魏国的反叛者,愿意帮助蜀军。
这个神秘的反叛者带来了关于魏军的重要情报,其中包括了他们的军事部署和行动计划。魏延感激不已,他立即将这些情报反馈给诸葛亮。诸葛亮根据这些情报调整了战术,决定对魏军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攻击。
诸葛亮率领的蜀军在经过充分准备后,发动了猛烈的攻击。魏延的部队也配合行动,他们在内外夹击之下,成功地击败了魏军。
【进兵关中的实例】
李渊以四子元吉为太原郡太守,太原做为留守根据地。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七月初十日李渊率军3万,号称10万,立军门誓师誓词中指斥隋炀帝种种腐败,表示他自己当仁不让“废昏立明”为己任,公然打出新的旗帜。
李氏父子率领大军浩浩荡荡正式出发。计划西渡黄河进入关中。然而此次出兵面临着正面隋兵阻挡,又遇左侧东都洛阳附近李密的威胁。
李密领导几十万的瓦岗军,士兵都是捕渔打猎的能手、善用长枪,获取隋朝大批良马,装备精良,粮食充足,是中原地区实力最强的一支力量。
李渊担心进攻长安,会引起李密的严重关注,那么腹背受敌、两面作战是十分不利的。
李渊在进军途中多次致书李密,故意低声下气,要求联合,尊李密为盟主。李密接信后非常高兴,对李渊进兵关中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渊这一策略的胜利,麻痹了李密的注意力,成功地牵制了李密兵力及东都洛阳的隋军力量,使其不敢西顾,并且阻断了长安和江都的通路,以便能够集中全力进攻关中,而无后顾之忧。
隋炀帝的儿子代王侑任长安留守,听到李渊起兵南下西进,十分害怕,派兵两路去阻挡李渊大兵:一路由虎牙郎将宋老生率领精兵3万驻札在霍邑一带;另一路由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驻札河东带。
7月,李渊军队已到达距霍邑50余里路程的贾胡堡,在那里安营扎寨,正好与宋老生的隋军对峙着这时遇到连日阴雨绵绵,下个不停,平地积水深达数尺,弄得汾水泛滥,李渊军队无法前进。
数万士兵久宿野外,泡在雨中,道路泥泞,行走困难。派部分土兵回太原增运粮食,一时也难运到,致使军粮不足,士兵不安,军心动摇。
刘文静出使突厥,迄今未回,不知北方底细,忽然传来突厥联合刘武周军队乘虚南下,要进攻晋阳的消息。李渊心中焦急,连忙召集李建成、李世民及文武官员,共同讨论。
裴寂见到与会官员衣衫湿透,满身泥土,首先发言,说:“今天形势,隋军宋老生、屈突通两支兵马,协同作战,又占据险要地形,不易攻取。李密虽同意联盟,但此人阴险难测。贪得无厌的突厥,惟利是图,又不讲信义。刘武周只不过是突厥的走狗,只听从突厥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