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司马昭脸鬓抽搐,眉角紧皱,想到其兄司马师战亡,父亲败退回洛阳,还不知朝廷如何降罪处罚,便暗自忍下,心想着少生事端为好!
那人瞄了一小圈后,又继续拱手拜道:
“又有上将赵云,魏延相助,蜀军个个勇猛过人!
还有那姜维,文武双全,虽然智计筹谋不如将军您,却也不可小觑!
在下隐隐而觉,各处应加强守备,以防蜀军以虚实假象迷惑我军,施以偷袭!
请将军明察!………”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人:
羽扇纶巾,谈笑风生……
………………
这里说明一下:
【费耀】
费耀,费曜、费瑶、费繇,曹魏将领。魏初,参与平河西之乱。明帝时官任后将军,跟随曹真、司马懿多次对抗蜀汉。
【辛毗】
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祖籍陇西。三国时期曹魏大臣。
辛毗跟随其兄辛评为袁绍效力。官渡之战后,扫清袁氏,辛毗后归曹操。
魏明帝时,封辛毗颍乡侯,食邑三百户,后为卫尉。青龙二年(234年),诸葛亮屯兵渭南,司马懿以辛毗为大将军军师,加使持节号。诸葛亮病逝后,辛毗返回,仍任卫尉。逝世后,谥号肃侯。
【夏侯玄,重点对象】
夏侯玄(209年~254年),字泰初,《三国志》等作太初,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思想家、文学家,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之子,大将军曹爽的表弟。
【泰初】
关于夏侯玄的表字,《三国志》等作“太初”,其余的史料记载多作“泰初”。
考当时应并无太字字形,仅有“大”字与“泰”字同音而常被作为“泰”字简写,现史书记载的“太”字应均为后世所改。两种记载并存时,当以“泰”字为正。
夏侯玄少年有名望,仪表出众,时人称为“朗朗如日月之入怀”。魏文帝黄初六年(225年),袭封昌陵乡侯。魏明帝时,历任散骑黄门侍郎、羽林监。少帝曹芳继位后,拜散骑常侍、中护军,保卫皇宫。后任征西将军,任内与曹爽策划骆谷之役,大失人心。
高平陵政变后,被夺去兵权,改任大鸿胪、太常卿。嘉平六年(254年),中书令李丰与外戚张缉密谋杀死大将军司马师,改以夏侯玄执政。事泄被杀,夷灭三族,夏侯玄死时年仅四十六岁。着有文集三卷,如今已佚。
政治上,提出了“审官择人”、“除重官”、“改服制”等制度,被太傅司马懿评价“皆大善”。
博学多识,才华出众,精通玄学,成为“四聪”之一,与何晏等人开创了魏晋玄学的先河,是早期的玄学领袖人物。
【弱冠知名】
夏侯玄是征南大将军、荆州牧夏侯尚之子。
黄初六年(225年),夏侯尚去世,夏侯玄承袭其爵位昌陵乡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夏侯玄少时便有名声,在弱冠时,担任散骑黄门侍郎。因在和毛皇后之弟毛曾同坐时面露不悦,而被魏明帝曹叡记恨,贬其为羽林监。
人称【蒹葭倚玉树】,就是芦苇倚靠着玉树。
【建议时政】
景初三年(239年),少帝曹芳即位,由夏侯玄的表亲、大将军曹爽(夏侯玄为曹爽姑姑的儿子)辅政,夏侯玄升任散骑常侍、中护军。
夏侯玄在中护军任上,选用的武官将卒,都是一时俊杰,后来大多官位显达,“牧州典郡”。《魏晋世语》称他选拔人才的标准、方式,成为了后继者的楷模。
太傅司马懿曾经与他谈及时事,夏侯玄提出了“限制中正官权力”、“除重官”、“改服制”等政治制度,被司马懿赞同,然而司马懿却以时机不成熟、缺乏贤才去具体实施为由没有施行他的建议,这一点受到了夏侯玄的责备。后任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州、凉州军事。
【骆谷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