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开局街亭之三国拿来吧你 > 第163章 辞赏赐子龙当先恤三军孔明从众(第3页)

第163章 辞赏赐子龙当先恤三军孔明从众(第3页)

“就是,咋个说嘛?婚还结不?席还吃不?……”

话说回来,气氛都到这了,眼瞅着巳时初已过,是不是该办今日之“正事”了………

………………

这里说明一下:

【兵源】

汉末动荡时代群雄兵源主要来自募兵,同时广开门路,通过征兵、收降和以少数民族为兵等多种方式集兵,这个期间兵役制度的特点,是集兵方式和兵源都呈现多样化。

三国鼎立期间发展为以世兵制为主。

【募兵】

汉末,由于出现了大批战乱造成的背井离乡的流民和失去土地的游民,为募兵创造了条件。

而且自从董卓实行废立以后,群雄找到不经朝廷批准、擅自募兵的借口,募兵便一发而不可止。

所以,曹操、刘备等不掌握地盘和户籍、没有资格征兵的群雄,在开始割据时,更只有募兵这一方式可用。

【分为私募和公募。】

私人出资募来的兵,是募主所雇佣,依附雇主,成为其私部曲,兵归将有,是理所当然的。

公家募来的兵,为国家所有,有时却落入招募将领私人掌握,成为官部曲。

有记载说董卓之乱前,张杨、张辽、乐进奉大将军何进派遣,回本州募兵,各得千余人。

募兵是自愿交易,但亦有不愿应募,于是便有经常强募。

据说袁谭在青州募兵时,放兵搜捕,犹如猎取鸟兽。

还有三国时,游民和流民减少了,一般人民更不愿意应募。嘉禾六年(237年),吴将周祗在鄱阳招募,激起民变被杀。

【征兵】

征兵制开始实行于西汉,以国家拥有广大的自耕农和掌握众多的户籍为基础。

汉末,豪强地主庇护大量依附人口逃役,自耕农和国家户籍的数量迅速减少,战乱中版籍不修,因此征兵制更加衰落,一般人民已不知征兵为何物。

北方豪强势力最强大,征兵制首先在那里衰落。曹操去世后,魏国基本不征兵了。

吴、蜀豪强势力略弱,征兵阻力相对较小。吴国在江陵和夷陵之战期间大量征兵。百姓不愿应征,征兵弊病丛生。

刘备争夺汉中时,紧急要求后方发兵(征兵)。诸葛亮令杨洪领蜀郡太守征兵,是实行征兵的明证。

根据战争需要,征兵率很高:两户出一丁,比例相当高。

到了北伐期间,又需要征更多的兵。诸葛亮虽然政治清明,一向公允,仍然不能避免“西土苦其役调”问题。

每有征兵,贫弱老实在家的、行动有牵累的人先征去当兵。人们稍有财产,便行贿,不惜倾家荡产。

【还记得: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个吗!?】

【收降】

收降是打了胜仗的群雄的扩军方式。他们以宽大的政策,吸引降兵自愿归附。

【以少数民族当兵】

汉末以来,内地居住着众多少数民族。关中戎狄居半数,并州匈奴五部户口上万,幽州并州杂有乌桓,吴、蜀境内有夷、越。

以少数民族当兵,缓解了汉族人口锐减同兵员需求激增之间的矛盾,为各国补充了紧缺的兵员。

【世兵制】

建安后期,社会渐趋安定,过剩人口减少,大量招募、招降已不可能,征兵制不能普遍恢复,现有兵士如果复员,会制造出一批新的无土地农民,影响社会稳定。

在征兵、募兵都行不通的形势下,一种新的兵役制度——世兵制应运而生,不约而同地在魏、蜀、吴得到推行。

世兵制采取当兵世袭形式。

兵士家属集中到一起居住,既留作人质以防兵士叛变,又便于管理;

兵与民的户籍也由此分开,出现了兵户;当兵由及身而止,逐渐变为世袭。

兵户和世袭兵大量出现,成为时代的潮流,新的世兵制也就形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