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甘肃省天水市辖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部,陇山西南麓渭河北岸支流牛头河流域;东界陕西省陇县、宝鸡,南连麦积区,西接秦安县,北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毗邻;地处陇山山地向陇西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辖15个镇、3个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清水古称上邽,以“清泉四注”而得县名;是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诞生地,秦统一中国的发祥地,西汉名将赵充国的家乡;史前文化、先秦文化、汉唐文化、宋(金)元文化积淀;境内有已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魏晋古城”和“非子封邑”的李崖遗址;是甘肃东部旅游区的组成部分。
新石器时期,今清水境内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形成部落,并开始定居。至今有5000多年的历史。
夏商周时期,今清水为邦戎、绵诸戎居住地。
周孝王时,赢姓部落首领非子被封为附庸(周制,其封地方圆不足50里),秦人始在境内活动。
秦惠公五年(前395年),置绵诸道(治今县西南贾川乡林河村),辖县西南贾川、金集、丰望等乡(镇)。这是清水境内最早的建置,距今有2400多年的历史。秦统一全国后,清水县地属陇西郡上邮县、绵诸道。
西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始置清水县、戎邑道(治今黄门乡)。至此,始有清水县名。《太平御览》引“《三秦记》云:‘其坂九回,七日得越,上有清泉,四注而下。’下有县,因此而名”。距今有2100多年的历史。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清水县、绵诸道均属凉州刺史部天水郡。西汉末年,王莽改清水为识睦。
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撤销清水县并入陇县。
三国初,魏复置清水县,属广魏郡。历西晋、北魏,属秦州略阳郡。太平真君八年(447年),在境内置安戎县,属略阳郡。文成帝和平五年(464年),置清水郡驻清水,辖清水县。
北周,废安戎县。
隋废清水郡,清水县属天水郡。
唐初,在清水置郅州,辖清水、秦岭两县,历三年废入秦州。肃宗宝应元年(762年),县境为吐蕃所有。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凤翔节度使崔珙破吐蕃收复清水,隶凤翔府。大中三年(849年),复属秦州天水郡中都督府。
北宋,清水县属陕西路秦州。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金据清水。建炎四年(1130年),金升冶坊堡为县(治今黄门乡王店村),与清水县倶属凤翔路西宁州。
元代,废冶坊并入清水县,归陕西行中书省巩昌总帅府秦州。
清初,清水县属陕西省右布政使司巩昌府秦州,后改属直隶秦州。民国时期,清水先后属渭川道、渭川行政公署。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7日,清水县人民政府成立,属陕甘宁边区政府天水分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水县属甘肃省天水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85年7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后,归天水市管辖。
红堡镇,隶属于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地处清水县中部,东接永清镇,南接草川铺镇、丰望乡,西邻贾川乡、土门镇、远门镇,北接白驼镇,飞地在其南部。
红堡镇地处清水县中部,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地形多为山地,属黄土梁昴沟壑区;主要山峰有陇山余脉的牛头山、玉屏梁、雷神庙梁、邦山;最高点位于太阳村太子寺梁,海拔1814米;最低点位于倪徐村毕家庄,海拔1122米。
红堡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渭河支流,流域面积11平方千米,有牛头河、后川河、白驼河3条河流,河流总长度41千米,径流总量1。6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牛头河,从贾湾村至倪徐村流经境内30。5千米,流域面积6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3平方米秒。
【本书中,红堡镇也是由此而来!】
且看下文医治后丞相、劲松如何!
喜欢开局街亭之三国拿来吧你()开局街亭之三国拿来吧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