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枪乱刺,哪明上下交锋;
将士相迎,岂知来援溃往!
人闻战鼓之声,
惟知仓皇奔走;
马听轰天之炮,
难分南北东西。
着刀的连肩拽背;
着枪的两臂流红;
逢剑的砍开甲胄;
遇斧的劈破天灵。
人撞人,自相践踏;
马撞马,遍地尸横。
伤军哀哀叫苦;
落马咽咽悲声。
弃金鼓幡幢满地;
烧辎重四野通红。
只见多路雄兵,
人人敢勇,个个争先,
一片喊杀之声!
左右两阵,喊声震地。
只见烽烟影里:
关樾金盔金甲,
黑玄袍,玉束带,
黑风骏,环首金刀,
大叫曰:“挡我者死!”
横挥斜斩,力盖四方!
只杀得:
愁云直上九重天,一派败兵随地拥。
只知道孔明仲达交战,谁承望厮杀片甲无存。
关樾并不恋战,有人分去压力,忽觉一身轻松,自是纵马直往北阵中军而去……
这里说明一下:
【骑兵】
骑兵是指机动性、战略投送能力比较强的士兵及其组成的部队。古代指骑马,骆驼,大象等动物,机动性比较强的士兵及其组成的部队。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叫做“畴骑”是我国最早的骑兵。
陆军中乘马实施机动作战的部(分)队。主要装备包括步枪、马刀、机枪、轻型火炮等。在历史上曾是陆地作战的主要兵种,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骑兵已不再作为独立的兵种。现主要用于执行巡逻、侦察、警戒等任务。有的国家称乘驼、象的部(分)队为骑兵。美国称搭乘战斗侦察车辆和直升飞机实施侦察任务的部(分)队为装甲骑兵和空中骑兵。
虽然人类学会骑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久,但直到铁器时代,骑兵在战争中仍不普及,相对无论是冲击任务或者作为射击平台,都主要由战车完成。此时马对战争的主要贡献也主要限于牵引战车。战车的主要缺点在于较高的成本和对平坦地面的要求,因此其地位逐渐被削落,更多的部落在自己的战争中选择使用战车而不是骑兵,但直到希腊时期,骑兵仍然没有被作为兵种而受到重视。
中国历史上,大约在春秋战国之交,骑兵作为一个兵种出现在军队,叫做“畴骑”是我国最早的骑兵,见于《韩非子。十过》。西方则以亚历山大大帝於前333年伊苏斯战役中击败波斯大流士三世为骑兵时代之始。最早则是公元前9世纪亚述人骑马作战,但当时还比较常见以马匹运载士兵(弓兵)到战场徒步作战。
随着火枪普及和刺刀的出现,由於骑兵的体积较大容易成为目标,因此骑兵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随着步炮协同战术、自动火力的普及化,以及壕沟战术的运用,加上装甲力量开始登上战场,传统的骑兵冲击作战已经失去用途而遭淘汰。在战后至二战以前,各国即大量裁减骑兵,并将原先的骑兵部队逐渐改编为摩托化部队,而保留的骑兵部队也基本不允许进行冲击一类的传统轻骑兵战术(注:只有日军的骑兵操典中仍然保留轻骑兵冲击方面的条目,其他军事强国均已删除),而作为骑马步兵或是一些山地部队、轻步兵、二线部队的快速反应部队和侦察部队使用。二战中着名的“波兰骑兵用马刀抵抗德军坦克”一说,史界基本已经认定是纳粹当局的宣传战,作为当时世界军事大国之一的波兰所配备的骑兵是按照骑马步兵编制,配属的前线火炮、伴随火炮、重炮,以及机枪、反坦克器械,以及汽车和轻型装甲车辆等装备远多于其步兵,波军没有理由舍弃火炮和反坦克器材而用马刀去对付坦克。
在现代,许多国家的军队只保留了少量的骑兵,主要用于执行礼仪、巡逻、警戒等任务。最有代表性的如英国的骑警。有的国家或地区在部队机械化后,在头衔上仍然保留骑兵字样,但是不再是骑乗动物而是改组成装甲或陆军航空兵部队,如台湾地区的“陆军”编有装骑营或空骑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