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皆呼:
“谨遵大都督严令!”
三军尽呼:
“谨遵大都督严令!”
司马懿好生享受!眯眼仰面昂首,鼻息闻天,自是陶醉!
【都特么……演员!】
【虽然这老贼很烦,我自问如此阵仗前,我也迷糊,估计激动的找不着北!耳鸣……】
其实只在瞬息间,司马懿轻压马鞭严声喝令道:
“秦朗!”
“在!”
“命你统精骑一百,入阵只往前杀,直至感觉众多人像、画像、木人、石人处方停!”
“大都督……”
“何事!?”
“前已派一行人马,尽皆死于阵中!”
“唔!如此便怕了!?你且留下,本督再换一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都督!在下方才妄言!末将必遵军令而行,如再有犹疑退缩,愿从军法!”
“嗯!…不失本督一番栽培,既如此!当立军令状!”
“诺!愿立军令状!”
“拿纸笔与元明【秦朗字元明】!”
“既为军伍,何需纸笔!”
只见那秦朗秦元明,撕袍破指,洒血而书,赫然写着:
【军令状】;
右下角签字画押:
【秦朗】;
一旁司马师赶紧接过军令状,侧立在司马懿身旁!
司马懿自是朗声道:
“甚善!元明!”
“在!”
“令汝于军中……”
这里说明一下【军令状】
“军令状”单字拆开解析为:
“军”字顾名思义指在军中、军队的意思;
“令”字义为命令发出命令,在古代也作为立法时法律条例的尾缀;
“状”字的解释有叙述事件的文辞和特殊格式的凭证;
由此可知,军令状在古代是特指在军队中拥有法律意义和自身独特格式的一种文辞凭证,军令状是独立在完善的军体体制外一种单独的补充,也不是一般的场合或者情况可以应用的;
只有大型严峻的任务目标才有资格去立下军令状,惩罚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堵上立状人的身家性命和仕途发展。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立军令状草船借箭;
《管子·小匡》记录“作内政而寓军令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