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校接过介绍信,指尖在落款处的红色印章上轻轻摩挲,眉头微微蹙起。
“小同志,你这介绍信不对啊”上校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一丝不容错辨的审视。
上官朋心里一惊,但还是面不改色的问道“首长,怎么不对?”
“按照惯例,这种规模的跨军区演习观摩,都是由榕城军区作训部批准接入,流程也就完备了。”
他用手指弹了弹手中的信纸,发出轻微的脆响,“可你们这份……直接来自总参的介绍信?这规格,是不是有点……过高了?”
空气仿佛瞬间凝滞。学员们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心似乎都提到了嗓子眼。
上官朋喉结滚动了一下,但军姿依旧挺拔:“报告首长,这是学院统一办理的手续,具体流程我们并不清楚,我们只奉命持此函件前来报到,接受部队领导安排。”他的回答把缘由直接推到了学院。
上校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目光却变得更加深邃,像是在评估每一个字的分量。“总参的介绍信,自然没问题,畅通无阻。”他顿了顿,语气似乎缓和,却又追加了意味深长的一句,“只是有点意外罢了。看来总部首长对我们这次小打小闹的演习,格外关心啊。”
他的视线再次掠过学员队伍,在那略显不安的年轻面孔和过于正式的介绍信之间来回移动,最终还是合上了介绍信。
“行了,既然手续齐全,那就按流程办。”上校终于将介绍信对折收起,塞进了口袋,脸上露出一丝公式化的笑容,“一路拉练辛苦。王排长,”他转向一旁的少尉,“先带学员们去后勤处,安排两个帐篷安顿,洗漱休整一下。”
“是”少尉立正领命。
“总参的批文……观摩演习……这配置,是有点意思。”张主任笑着摇了摇头。
紧张的气氛看似解除,但上校最后那句仿佛自言自语般的低语,却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在所有学员心中漾开了层层涟漪。
这边安排学员们住宿,那边张主任转身回到了指挥部。
指挥部内的气氛很紧张,与外面的春日暖阳截然不同,这里只有电台电流的嘶嘶声、电键敲击声和压低的、语速极快的指令声,交织成一种高度紧张的韵律。
一张巨大的演习区域沙盘占满了半个屋子,红蓝两色箭头犬牙交错,不断变动。
站在地图前的,是一位肩扛大校军衔的中年男子,身形挺拔如松,眉头紧锁,几乎拧成了一个“川”字。
他一手拿着电话听筒,另一只手的手指急促地在地图上几个关键节点来回点划。
“命令红军第三装甲营,不惜代价,给我拿下蓝军734高地!告诉他们,拿不下,就别给我提什么‘钢铁洪流’的称号。”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旁边一名少校参谋立刻对着自己的对讲机重复命令,语速快得像射击。
大校顿了顿,听着电话那头的汇报,眼神锐利地扫过地图上另一个正遭受蓝色箭头猛烈冲击的区域。
“发现蓝军电子对抗强度异常?哪个频段?……全面压制我方通讯频率?他们哪来这么强的电子干扰力量?侦察部门事先为什么没有预警!”他的声音陡然拔高了几分,帐篷里的空气似乎冷了几度,几个正在操作的参谋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
他猛地捂住话筒,转向另一边正在快速分析数据链信息的中校:“李副团长,立刻派侦察连出动,查出蓝军配属的电子对抗单位编制。我要确切数据,五个小时内。”
这时,张主任轻轻走到大校身旁,没有立即打扰,只是静立等待。大校用眼角余光瞥见他,快速对电话里说了一句:“按第二预案执行,优先保障通讯链路,必要时启用备用频率,执行!”说完,他啪地挂断电话,目光转向张主任。
“老张,什么事?你不是去接人了么?”大校的语气直接而急促,显然眼前紧张的战局才是他关心的全部。
张主任立刻上前一步,将那份已被对折的介绍信递了过去,低声道:“旅长,人接到了,是金陵关系学院的学员,说是来观摩演习的。只是……这是他们带来的介绍信,您过目。”
大校接过介绍信展开,目光迅速扫过内容,当落到“总参”的红色印章上时,他的动作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他抬起头,眼神中的焦灼和凌厉并未减少,反而掺入了一丝深沉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