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浮云落斜阳[术士手札壹] > 第16部分(第2页)

第16部分(第2页)

想起小时候与师傅的事情,郁阳露出一个怀念的笑容,难得显得有些幼稚,“说来也是遗憾,师傅直到死,都没有向我说过他的名字,平时也就让我叫爷爷。只是从我模糊不清的记忆里,我祖父曾经似乎提过,他与祖母,还有师傅与他的妻子曾经在旧邱海的法租界度过了一段清闲时光。”

“但是后来战争开始,不知发生了什么,四人就这样分隔两地了。师母又经历了什么变故早早地撒手人寰,师傅也是没有提及过。虽然他闭口不提师母的事情,还是告诉我有关师门的事情。他说这一支应该是属于问天派。问天派在远古是一个独特的大门派了。”

“问天派?!”云子诺忽的直起身体来,语气前所未有激动,“你说的是因它特殊的道义,‘天道不公,逆而问天’而著称的问天派?!”

郁阳见到云子诺震惊的样子,也一扫怀念之色,“对,就是这个问天派。

就爷爷所言,问天、奇物、格鬼并为洪荒三大派,所修所学包罗万象。

其中问天以其道义为著,奇物以阵法为著,格鬼以奇术为著。

后来天地异变之时,众修士得以及时迁移,正是凭借问天派的天道一脉的帮助,加之奇物的阵法转移,以及格鬼的奇术辅助。

但三派门下的人并没有全部离开,那些留下的门人掌握着门派各支不同的法术。

后来几经流转,分变为今天的样子。但是问天与格鬼几乎无人所知。只有奇物的摸金一道还为凡人所知。难道你知道问天派?”

郁阳知道云子诺道法高深,却没有想过她的师承与自己有关,因为师傅的话中说过问天之道断于明末,除了剑修这支,因为得道于剑而幸免了。

“我正是天道一脉的传人,就我所知,明末的巨变中,其他人的确俱是不在了。”云子诺怅然地说出了这句话。

“什么?”郁阳一分神打翻了茶杯,惊叹着,“天道一脉不是已经绝迹于世间了吗?”

“因缘巧合才会找上了我吧。”云子诺把有关《山海堪舆》的事情和郁阳详细地说了一番,又告诉他问天派最后的传人明阳遗老,正是在明末清初的时候过世的。

郁阳听后陷入沉思,幽幽一叹,“听了你的话,我也只能说天意难测,天运运所致。当年唐末中原絮乱时,问天中各支分散于华夏各地,曾经相约百年后再聚。其他的各支聚到了一起,但是剑修一脉的老祖,因为在天池得以大机缘,便闭关百年,错过了这次相聚。

之后等他再去探寻问天各支时,又恰逢元朝之乱,一来一往中,剑修一脉与问天其他的门人分离了几百年。寻人无果之后,剑修主脉北迁极寒之地,不再回中原。后来得到过消息,不知为何问天门中的弟子修行的越来越慢,在战乱中,问天封派,不再现世。”

说了这些,两人都沉默了下来,想起千百年来的变故,都唏嘘不已。

时光如刀,刀刀锋利,割断地又何止是问天一派的传承。

从曾经翻天覆海的大能,到门派中人法力低微,不得不封派避世的结局,真的是因为天道不容逆天而行的修者吗?

“那你这次来江南是查到了什么吗?”云子诺很快就从这种怅然若失的情绪中走了出来,问起正题。

郁阳也不在想着那些不能改变的过去,他从储物袋中取出了一只墨色的玉琮,“我得到了一半的玉琮,来这里就是为了查出它的何处?它的另一半又在哪里?原本它们为何人所用?与修士有否关联?”

云子诺见到那个东西后,眼中一亮,然后在郁阳惊讶的神情中,拿出了另一半来,就是她在珍宝会上买来的那个,然后将两者合在了一起,果然是天生一对的样子。

这对玉琮,两件皆是通身呈墨绿色,矮方柱形,中空呈圆柱形,内壁各刻有一半的神像与一半的凤形图案。如果组合起来正好组成一个完整的神像与凤形图案。高近50厘米,重达10千克左右。一个玉琮外侧刻有阴极的图案,而另一个刻有阳极的图案。

郁阳仔细端详了一番,“它们单独放着没有这种灵气,但是放到一起就大不相同了。这对玉琮比起前几年良渚出土的那个‘琮王’还要特殊啊。”

作者有话要说:

☆、玉琮之秘(二)

‘琮王’指的是在杭城余杭附近的反山墓地中,出土的那件刻有神像形文的大玉琮。那个玉琮的出土,打破了考古界对于传统的玉琮判定模式,与一般的玉琮相比,它上面刻有并不见的神像形纹。同时‘琮王’将琮与璧完美地结合,在考古史上与传世的史料记载上都堪称独一无二。

“那件玉琮的外侧上,分为二个部分,分别是神面形纹与神鸟纹。据考证像这样一上一下的刻画,比喻为天地二部分,上为天神,下为地神。与良渚文明的图腾崇拜相吻合。”

云子诺回想着当年的考古学知识,“我们可以去找一下熊胤天师兄,他是从这方面的大师,对玉琮的考证颇有见地。也许可以看出来我们手中的这对玉琮,比起比起琮王来还有什么更加独到之处。而且熊学长也不是多事的人,否则你这对玉琮就保不住了。总不见得请别人帮完忙之后,就忙着消除别人的记忆吧。”

郁阳摊了摊手,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没有,有时候为了避免节外生枝,修士会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他状似无奈地说,“为了不必要的麻烦,有时候遗忘术是很好的利器啊。”

但是一般不对常人出手是约定俗成的事情,而对于云子诺推荐的人,郁阳还是有把握的,他转而就猜测起了这对玉琮可能的来历,“这对玉琮上还有较大的灵气波动,与以往看到的古玉上面的稀薄灵气明显不同。俗世间又不曾出土过这样的物件,也许可以猜测这个东西本身就不是凡人之物,而是为大巫所用。”

“我曾经仔细看过那件‘琮王’,说来其实那也是一件大巫用来观天地灵气的法器。琮之一物,巫族之器,预测吉凶,占卜天道。所以考古界对于琮王的鉴定推测多半是正确的,琮上的神像一个主天,一个主地,为了与天地沟通而制造的东西。”

云子诺说着,“但是那个琮王的程度,也仅仅是一个小部族预测吉凶的范围。而我们手中这对却更像是几界之间沟通有无的钥匙。它上面的铭文清晰,内侧的神像与凤形,栩栩如生,不只是为了在凡间卜算吉凶这么简单。”

郁阳闻言,细细想了一下,“这样看来,我们需要请熊学长鉴定一下这物件的大致来历与时间。琮的使用以良渚为最,说不定还是要去‘琮王’出土的地方余杭看看,也许能有什么收获。”

云子诺联系了熊胤天,他在杭城的历史研究所里,专攻良渚文化的研究。听到云子诺的所托之事后,就很感兴趣,请他们务必前来,像借玉琮一观。

***

“大熊学长,这位是郁阳,也是我们的校友,是法医学系。”云子诺为两人相互介绍了一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