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本奇作本来就不是写给凡人看的,而是为了修士所著。
通过它能知道,哪里可以找到奇花异草以炼灵丹,哪里可以觅得珍奇异兽可以制法器。
只是,对于现在的人来说,那些历史的真相早就不得而知。《山海经》曾经的用途已不可考。它只是一本是旧时传下来的神话书。
如果看官不是特别讲究的话,就是看了些人们都不知道的生物的书。
看的时候,有的名字不查字典你还不知道,查了你也弄不清楚。当做南柯一梦也好,一个笑话也行。
再说堪舆,当然堪舆普通人也弄不懂,经过建国那几十年的折腾之后,不知道的人就更多了,此外,不相信的人也更多了。它有个大众化的名字,叫做风水。
云子诺那个时候才上初中,她是个喜欢看杂书的人,因为喜好所致,和同龄人并不怎么聊得来。后来发展到张光直的考古学书之类的,还有一些钱穆的历史书,但是那个年纪也就是看个热闹,没什么深的研究。
后来云子诺对自己可以理解《山海堪舆》,向那些自己曾经深深迷恋的杂学表示了万分的感激。起码懂了一点古文,一些掌故,不是两眼一黑地瞎琢磨。
当然也没有别的更多了,多的那些是在江湖中不断摸索出来的,要不说实践出真知,伟人诚不欺她。
伪师傅姓什么,云子诺不知道,听师傅说这本书,还有一些故事是他小时候从他爷爷那里听来的,他爷爷又从哪里知道的呢?
据说是一个道士叫王一仙告诉他的,这一听就是化名。
那已经可以追溯到清朝的时候了,就王道士自己说,他是在与人斗法失败,自知时日无多的情况下,出手帮了还是青年的伪师傅的爷爷一把,让他家的香火可以传承下去三代,条件就是保管这本破书。
别的也就不曾交代了,是没给伪师傅的爷爷知道,还是伪师傅自己没能从他爷爷那里知道就不清楚了。
毕竟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人命廉价的很,有今天没明天。很多传承都断了,也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总之能活下来就不错了。
到伪师傅这一代正好第三代,他是孤寡老人一个,年轻的时候也没什么大本事,唯一做得对的也就是没有缺胳膊少腿的活了下来,顺带还把书的传承者找到了。
按照伪师傅的说法,这也算是君子一诺,一诺千金了,和云子诺的名字里“诺”这个字正好相对应了。至于上面说的寻找历史千古之谜都是他瞎杜撰的。
当然起码云子诺是这样认为的,在她还是个初中生的时候。
后来发生的事情如果说是有点狗血又没有那么夸张,如果说是平常人都会遇见的有一点鬼扯。
在考入重点高中后的某天里,云子诺又看到这本被她束之高阁的破书,说来也奇怪,16岁的生日那天,居然无师自通了这本中的内容,有点像传说中醍醐灌顶的感觉。
作者有话要说:
☆、牡丹台中圆明遗恨(二)
《山海堪舆》是本残卷,是一位叫明阳遗老的明末清初的一个游方道士的杂记。
说他是游方道士可能有一点看轻了他,明阳遗老是问天派的最后一位传人,门派各支分散,到了他那一辈,已经不多见法术真正高深的人了,他也没有什么天资,但是胜在记性好,于是满清入关的时候,逃过劫难的同时,也记下了他所知道所有东西。
从千年师门的传承,也有后来行走江湖时所见所闻,这些汇编成了堪舆一册。然而关于“山海”的部分,则是本来就印刻在一本小册子上的。师门中人具不知小册子的用途。
他晚年的时候偶然发现,这本小册子居然可以将他所著的自动吸入汇编成形。
但是那个时候明阳遗老已经没有时间去探究了,许是明白这不是他的机缘,又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他将《山海堪舆》送给当时的一位书商。至于后来几经流转到了云子诺手里。
就传承得知,承载“山海”的书,其实是一个不知来自何方的法器,或者可能是神器。
问天派之所以能够得到这件神器,是因为天道一脉。天道一脉是唯一对天赋有着严苛要求的谱系,和血脉、灵根之类的都没有关联,直接由虚无缥缈的气运来决定。
严格说来天道一脉不是问天派中本有的支脉,来源不得而知。
它的传承由“山海”决定。“山海”所含甚广,寰宇之内,九天之外,所有的事情皆记载于其中。
修习“山海”者,为“山海”自行挑选。修行者不断补充完善“山海”的内容。更加诡异之处在于天道之人可以直接运用天道规则,不受它的平衡牵制。
然而修行者的法力,并非能轻易获得。要随着修行的不断深入,不断精深。也与所在世界的灵气强弱而定,遇强则强遇,遇弱则弱。同时因为这种法力太过诡异难测,修者要精确地控制它也就越发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