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下来,宋国已经拥有了一支强大的,拥有远航能力的海上船队。
如果燕王动用这支船队从海上来接人……
以他的能力,是一定可以调动这样一支船队,完成这一壮举的。
只不过,从山东出海的地方可不只一个,而从青州地带往哪个港口去都可以。
其中北向和东向的几个港口更近,他们会走哪里?
安丘地区发现山东义军,且义军并不恋战,突围而去,继续向高密进军的消息,传到了额都手中。
额都这才确认,宋国船队的接应地点,必是胶州湾的即墨(青岛)。
额都立即调动人马,拦截的、围堵的、追击的……
他还快马通知胶州湾水师,立即出海,防范宋国海船接应。
杨沅的计划本来是天衣无缝的。
可他没有想到,有自己人存心想让他死,并且把他亲自深入金国境内,主持义军南下事务的消息透露给了金人。
这还是杨沅动用了自己的船队,因此它的动向,没有被东宫派大臣事先知晓。
否则金国更早一步获得准确消息,提前布下埋伏于胶州湾。
杨沅此去,可就一头扎进泥潭,再也挣脱不开了。
杨沅与辛弃疾领五千余义军将士突破安丘防线,兵进高密,将至胶州城时,前方忽然出现大批金军。
义军察觉不对,立即收拾阵型,摆开守势,就见一片金人队伍黑压压涌来,几面大旗迎风飘扬。
山东兵马大总管额都的大纛、胶州兵马总管的帅旗、胶水(平度)兵马统制的大旗……
杨沅不禁攸然变色。
如果金人中计,设伏于南下要道,山东兵马大总管额都的大纛就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这是怎么回事?
杨沅心头隐隐觉得不对,但这时已经无暇多想,双方一触即发,大战已起。
金人的战鼓和号角声响了起来,秋风中宛如扫过大地的严霜。
金兵其徐如林,缓缓掩进。
山东义军后有追兵,生路就在前方,但前方已被金人筑成了一片铜墙铁壁。
“诸位,狭路相逢,我们杀过去!”
杨沅摘下了大枪,吴幼瑶默默地握紧了她的降魔宝杵。
她一向不杀人,但今日势必要破了这个戒了。
杨沅的接应船队不可能游走于山东东路各个出海口,随时依据山东义军转移的方向而动。
一则时间上来不及配合,二则这个时代又没有电报机,双方根本无法及时取得联络。
所以,杨沅一开始确定好的接应地点,就在即墨。
眼下只要杀穿金军的防线,就能杀向即墨城,他们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迎难而退了。
既然如此,那就死战。
鼓角轰鸣,人马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