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子玉派兵进驻绿竹镇的消息,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在武威城中炸开了锅。这个消息对于刚刚抵达武威城的西凉王马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马超立刻召集了他的谋士和将领们,商讨应对之策。贾诩作为马超的首席谋士,率先发言:“启禀主公,梁军进驻绿竹镇,这无疑是对我们的一种挑衅。他们随时可能对武威城发起骚扰,一旦让他们在绿竹镇站稳脚跟,我们就会陷入被动的局面。”
然而,马岱却对贾诩的看法提出了异议。他认为绿竹镇不过是汪家旁支鼓捣出来的一个缓冲区,由于其规模较小,所以他们之前并未将其放在心上。马岱忍不住反驳道:“丞相是不是过于谨小慎微了?绿竹镇不过是个小地方,梁军能有多大的作为?”
面对马岱的质疑,贾诩并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解释道:“马将军,切莫掉以轻心啊!虽然绿竹镇本身规模不大,但它距离武威城仅有六百里之遥。而这中间唯一的关隘青峰关,与绿竹镇的距离更是只有区区八十里。如果梁军发动突袭,我们根本来不及救援,武威城恐怕就会陷入危险之中。”
马超听了贾诩的分析,心中也不禁一紧。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问道:“以丞相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难道要重兵屯驻青峰关不成?”
贾诩点了点头,回答道:“主公英明,既然梁国已经亮出了他们的剑,我们也只能见招拆招了。重兵屯驻青峰关,可以有效地抵御梁军的进攻,确保武威城的安全。”
马超对贾诩的判断深信不疑,他毫不犹豫地询问起驻守青峰关的合适人选。
贾诩稍作思考,脑海中迅速闪过西凉国众多武将的身影。经过一番仔细盘点,他发现镇军将军徐晃无疑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主公,依臣之见,镇军将军徐晃定能守住青峰关。”贾诩胸有成竹地向马超推荐道。
马超闻言,对贾诩的提议表示赞同:“既是丞相如此推荐,那公明,此次就有劳你走这一遭了!”
“末将领命!”徐晃高声应道,声音洪亮而坚定。
领受军令之后,徐晃转身向贾诩抱拳施礼,感激地说道:“多谢丞相举荐,徐某定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徐将军言重了。”贾诩连忙摆手,一脸严肃地说,“只要将军能够成功守住青峰关,便是对老夫最大的回报。”
徐晃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他郑重地承诺道:“丞相放心,有我徐晃在,青峰关必定固若金汤,万无一失!”
贾诩见徐晃信心满满,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表示对他的信任和支持。
然而,徐晃率领着二十万西凉铁骑进驻青峰关的消息,却引起了北宫伯玉的不满。
北宫伯玉满脸怒容地找到马超,语气颇为不满地说道:“主公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啊?难道是想在我们羌人的防区里安插钉子不成?”
一旁的贾诩见状,连忙站出来解释道:“北宫首领您千万别误会,主公之所以会安排公明接管青峰关,其实主要是为了替羌人分担压力啊。您想想看,之前的碎石镇战役,羌人可是损失惨重啊。所以,梁军接下来的战略进攻点,毫无疑问只能是青峰关了。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西凉铁骑上场啊。”
北宫伯玉听了贾诩的解释,稍稍冷静了一些,但还是有些不甘心地叹道:“唉,主公啊,我还是觉得让羌人大将彻里吉进驻青峰关比较合适,他一定可以守住那里的。”
马超微微一笑,回应道:“北宫首领,您也知道,羌人与梁军已经周旋了整整三个月,期间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啊。所以,现在也是时候让我们西凉铁骑露露脸了。”
北宫伯玉显然还想再争取一下,然而马超此时却已经失去了耐心,直接打断了他的话。
最终,徐晃成功驻守青峰关,其英勇善战,犹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而在另一边的绿竹镇中,狄青原本的谋划刚刚有了一些头绪,却突然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给彻底摧毁,变得体无完肤。
薛仁贵稍作思考,便心生一计,赶忙向统领进言道:“统领大人,依我之见,此事非同小可,应当速速禀报主公知晓。依我推测,此次青峰关之战必将是一场惊世骇俗的鏖战。以苍松营目前的实力,恐怕难以胜任如此艰巨的任务啊!”
狄青闻听此言,深知事态严重,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将此事上奏给主公秦子玉。
秦子玉在收到狄青的奏折后,不敢怠慢,随即传召王猛前来商议。
待王猛到后,秦子玉开门见山地问道:“景略啊,你觉得狄青的这封奏折是否有夸大其词之嫌呢?”
王猛稍作沉思,然后面色凝重地答道:“主公,依属下之见,狄青所言并无夸张之处。要想攻克武威城,青峰关乃是必经之路,此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实乃兵家必争之地。况且,西凉王显然也深知青峰关的重要战略意义,特意派遣徐晃率领二十万西凉铁骑在此驻守。如此一来,我们若有任何风吹草动,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恐怕就难以避免了。”
“若是在青峰关决战,咱们的兵力就有些捉襟见肘了。”秦子玉苦笑道。
“主公不必忧心,若是果真有意在青峰关展开战略决战,时间上完全充裕,足以集结足够兵力。”王猛出言提醒道。
秦子玉闻听此言,微微颔首,表示认可。他目光如炬,凝视着地图,沉思片刻后,果断下令道:“既如此,便遣韩信统领征东军团之十二营人马,奔赴绿竹镇,与苍松营相互策应,合围青峰关;命白起率领征南军团三十六营之众,进驻碎石镇,抵御北宫伯玉所率羌人主力;着霍去病率五营精骑,如疾风骤雨般长驱直入,伺机攻打武威城;令李靖统率征北军团九个营,严密监视北地郡之韩遂;再遣赵云率白马军七个营,拱卫红木镇,兼作总预备队;而霸王军与娘子军则留守苍松县城,负责参战军团之后勤补给。”
王猛见秦子玉已然着手部署这场大战,不敢有丝毫怠慢,赶忙取过纸笔,将其命令一一记录下来。
约莫十分钟光景,王猛搁笔,起身将记录好的命令呈至秦子玉面前,然后逐字逐句地复述了一遍,以确保准确无误。
秦子玉听完之后,微微颔首,表示对这个方案的认可。他的目光落在景略身上,眼中闪过一丝信任和期待,然后缓缓说道:“景略,就按照这样的部署起草命令吧,务必要确保命令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一旦起草完成,立刻下发到相关部队,不得有丝毫延误。我希望在十天之后,能够听到青峰关战役正式打响的消息。”
景略连忙应道:“是,主公!属下一定全力以赴,不辜负主公的期望。”
话音未落,王猛霍然起身,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仿佛整个红木镇都能听到他的誓言:“主公放心,属下保证完成任务!”
随着这一声承诺,整个红木镇都像是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瞬间变得忙碌起来。士兵们迅速集结,将领们紧张地研究着战术,后勤人员则忙碌地筹备着各种物资。
而王猛更是彻夜未眠,他全神贯注地起草着相关命令,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每一句话都反复斟酌。他深知这份命令的重要性,它关系到整个战役的胜负,关系到无数士兵的生死。
经过一夜的努力,王猛终于完成了命令的起草。但他并没有丝毫松懈,而是又仔细地复核了三遍,确保命令中没有任何错误或遗漏。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红木镇时,王猛才满意地放下手中的笔,将这份精心起草的命令下发到所有参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