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晋末长剑 > 解释几个名词(第2页)

解释几个名词(第2页)

后世有个笑话,隋灭南陈得到的户口,还没高句丽多——笑话之所以是笑话,在于江南隐户多,账面数字就是个数字而已,但也说明高句丽经过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大力经营,国力已经膨胀到相当程度了。

(5)昌黎

昌黎郡在后世锦州、朝阳、葫芦岛、阜新一带。

后世河北有个昌黎,那是因为唐代时昌黎内迁到临渝关(山海关)以内,故得名。

最初的昌黎就在关外。

昌黎郡离中原最近,经卢龙道沟通北平郡,晋末战乱,河北百姓大多跑去昌黎。

慕容廆大力安置,不但种田,还种麻,发展得很不错,整挺好。

这也是整个平州最富庶的一个郡,龙城就位于此地。

(6)卢龙道

此道经幽州,穿越燕山,沿着白狼水(大凌河)谷地,弯弯曲曲进入昌黎。

因为地形限制,道路条件很不好,通行能力有限。

怎么形容呢?就像幽州、平州两大器官之间只靠一个毛细血管相连供血。

所以在唐末五代小冰河期辽西走廊部分淤塞成陆,出现道路之后,卢龙道很快就退居次要位置。

从此以后,一直现代,辽西走廊这条“傍海道”都更为关键。

(7)平州

平州辖昌黎、辽东、玄菟、乐浪、带方5郡26县,自汉以来,一直到明朝,中原王朝实控区域基本就是这一片,移民也多发生在这里。

原因我想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里可以种粮食、麻,甚至连蚕桑都有(柞蚕),高句丽心心念念盯着这里。

即便是南北朝乱世,控制河北的政权也会想办法控制平州,至不济也要占着昌黎,与高句丽分取平原、山区。

因为你从昌黎退了,高句丽就会觊觎幽州,欲壑难填,战争难以避免,那还不如在昌黎、辽东、玄菟打呢。

反正北朝骑兵多,也有一部分草原地盘,卢龙道不方便运粮就从草原放牧前进。

李世民伐高句丽时就提到:“况今丰稔多年,家给人足,馀粮栖亩,积粟红仓,虽足以为兵储,犹恐劳於转运,故多驱牛羊,以充军食。”

这是唐军后勤史上一次里程碑意义的改革。

纵观整个唐代,非常喜欢征发部落牛羊,让他们一边驱赶放牧,一边随军充当补给:先吃奶,最后吃肉。

唐军在西域作战,乃至翻越天山,都有这个加成。

之所以写这个,主要是我发现很多读者下意识拿明清来套以前。

明朝时辽西、辽东的概念和这会可不太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