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2018年某个午后,她曾买下那沓印有“燕城农业大学”抬头的信纸,想写一封鼓励他的信,偷偷塞给他。
可那封信,写了又删,删了又写,最终还是没能送出去。
只是在惯用的qq号上,给他发些他看不到的消息。
大学,就在这样的期盼、苦恼、远望与自我成长中悄然度过。
她参加了文学社,交了一些新的朋友。
因为“他的名字”,她开始去钻研“唐宋”两朝的诗词与风物,她学会了写毛笔字,熟记很多唐诗宋词……
然后就是2019年。
她升入大三后没多久,便得到了唐宋已经到帝都开始实习的消息。
听说是进了一家发展迅猛的独角兽科技企业,非常厉害。
她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因为他终于能和他的月亮,在同一座城市见面了。
只是那份纯粹的喜悦里,也悄悄地夹杂着一丝失落。
再然后,大四实习,她也来到了帝都。
因为努力准备了很久,她也幸运地找到了一家还算不错的企业。
她又一次见到了他。
他差不多已经彻底不记得她了。
在拥挤的地铁5号线上,最近的一次,她就坐在他的正前方,和他目光对视。
这时候的他变得更加沉默、不修边幅,忙碌于繁杂的工作。
只有在柳青柠面前时,才会重新变得生动起来。
曾经的那个热血少年,似乎正在被名为“生活”的巨兽一点点地吞噬。
她被高思教育裁员,决定离开帝都前,也曾想过要不要写些什么,作为最后的告别。
却还是没有那份勇气。
最后依然是在qq号上,给他留下了一段长长的、祝福的留言。
来到羊城工作后,物理上的距离变得更远了。
可那份精神上的寄托,却因为现实的孤独与苦闷,而愈发地强烈起来。
她的留言更加频繁,慢慢变成了每周一次的“树洞分享”。
她将自己的心事、工作的烦恼、生活的苦闷,倾诉过去。
偶尔,也会像个老朋友一样,祝福他能过得更好一些。
直到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一位前同事的朋友圈里看到了一条,关于“世纪智学”发布全新一代个性化学习系统的新闻。
新闻里提到了“柳青柠”这个无比熟悉的名字。
她这才知道,柳青柠就在距离自己不远处的深城。
而且已经拥有了如此耀眼的事业。
再然后,她开始打听唐宋的动向。
这才知道,他已经从美购科技离职,回到了燕城。
南与北,追逐与放弃…
她立刻共情到了唐宋的心情。
她又一次鼓起勇气,想要联系他、鼓励他、安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