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否错觉,我总觉得他对父亲过分在意,言谈举止更与寻常阿谀奉承之流不同?,非但对父亲以往的文章、诗词、论策,乃至邸报上公开过的国策倒背如流,还总爱追着我问些琐事……对了,父亲,您博闻强识,可听说过川越客?”
秦放鹤:“……”
第271章落定(三)
川越客三字,对?后世而言太过典型,当初取这个名字,一为纪念这段不寻常的经历,二来?初来?乍到的秦放鹤多少心存戏谑……
但无论如何?,他从没想过公开。
迄今为止,知道川越客真实身份的人不过一掌之数。
其中孔老爷子和书肆的孙先生早已亡故,所谓的秘密也随他们的离去而尘归尘、土归土,自不必担忧。
剩下的秦山、孔姿清,都不会对?外宣扬。
至于秦山的父母、兄弟,只知秦放鹤写过话?本,但具体写的什么,用何?笔名,均未曾过问。
其余的白云村村民们,更只隐约听说秦放鹤因会读书识字而在镇上谋了一点体面文书营生……
时隔三十余载,这个几乎已被秦放鹤本人遗忘的笔名陡然从尘封的记忆中翻出……还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短暂的感慨过后,秦放鹤终于真?情实意地对?那位未来?的弟子苗子起了点别样?兴趣,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可邀友人归家……”
他要亲自会会那小子。
升任首辅后,秦放鹤提出的第?一个提议就是修路。
大规模修路。
“凡连通省府州县及主干道,皆要以砖石铺路,力求平整,两侧皆设排水管。一则往来?军情民政通达,二则利于百姓,不至雨雪阻塞,又可抑制疫病滋生……”
历来?各地致富也好,各国信息战也罢,核心就是“快”。
在这个没?有电子通讯的时代,道路是否平整,交通是否便捷,很?大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上限。
铁路毕竟只能作为主干,更细致的枝干,仍需“公路”补足。
修了路,清理?掉各种尖锐垃圾,就能顺势推广附着橡胶轮胎的独轮、双轮车,快捷轻便,不必再?忍受颠簸之苦。
一环扣一环,他已筹谋许久。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昔日董春上任分权、打蒙古,胡靖上任集权、打交趾,现在秦放鹤只是提出想修路,众官员甚至觉得:“就这?”
您真?的不打算再?打哪儿?吗?
有官员赞成,就有官员反对?,理?由?是耗费太过:
“秦阁老所言固然有理?,然不乏重复冗余之嫌,若论军情政务,各地自有官道、驿站,日夜轮换不息;若论民情,一则百姓安土重迁,轻易不会远去,二则如今的路也非不能走,何?必劳师动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