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倜只有不用内力,也不能用太阳神剑,因为那是内力催动剑气的剑法。
熊倜分别是泰山剑法,华山剑法,云岭剑法,和岳子西过招,岳子西学到很多东西。
熊倜用每种剑法都打败岳子西,岳子西剑法也提高很多。
他输了很多次后,突然大喊“武圣,你就是新的武圣!”
从此以后,熊倜这称号又传遍江湖。熊倜觉得岳子西的到来很开心。
熊倜也把涂山派掌门大权,正式交给了琴书子,琴书子虽有些不愿意,可他知道熊倜事多,所以就答应了。他也在帮里选拔新人,让他们分摊事务,他倒也做得轻松。
熊倜知道,这样一个帮派,不能落到奸人手里,如果他日不是自己和琴书子掌管,宁可让他规模缩小,不然事情就复杂了。
他们也在逐步缩小规模,只做一些很简单的赚钱事业。这样就能保证不出大乱子,当初自己为了扩大力量报仇才做的大事业,要长期保持很不容易,也容易乱。缩小之后,又好管理又不容易出事。
这三年来,姑娘们也都时常来草原,她们武功不错,草原和大明间风平浪静。她们来到了草原,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熊倜很是开心。
她们在草原上骑马,射箭,打猎,熊倜陪着他们玩耍。草原上的日子是他们最安定的相伴日子。
她们不在的时候,熊倜常和夏芸一起走遍草原各个角落,探访民情。
虽然是阿索尔在当大汗治理,可夏芸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帮他稳定局面。
。。。
第317章 庙堂 江湖 家国 (全书终)
夏芸和熊倜走遍了各个部落,和大家一起聊天,不管是贵族还是普通牧民,熊倜对大家都很热情。
熊倜给大家介绍大明朝风土人情,给大家反复解说和平相处重要性。熊倜给他们反复分析,从遥远匈奴年代到大元朝,最后到明朝这些年例子。
熊倜从各自生活角度给他们讲了,双方如果和平,对草原的好处,要比相互征战要好得多大家都觉得是,大家知道熊倜大明皇族王爷身份,更是对大明朝有好感。熊倜对草原民族风土人情,各部落习性有了深深了解。
熊倜每次去,都带了朱明派人送来的财物,大明的丝绸布匹茶叶瓷器等等,对于大家生活是有帮助的。
熊倜给大家讲,草原的马匹,牛羊,还有一些草药等等,都是大明朝朝廷和百姓需要的。他们完全可以大量和大明做交换,得到自己的生活品,这样生活又稳定又舒服。
在冬天如果受到了雪灾,大明朝廷也可以帮助救济大家,如果缺口很大,大明还可以赈济大家。
熊倜在行走之余,也将自己对草原这些的见闻写成了一部书,他整理出来后,将这部书派人送给朱明,希望他能知道草原风土人情民族心态,这样对于以后如何永久和平相处,是有帮助的。
虽然大明朝开国时候,远征草原,打败大元余孽,成祖皇帝也曾打败瓦剌和鞑靼部落。但如何能世代和平,是个大问题。
熊倜按照自己想法,给朱明仔细进言,朱明也和内阁一起研究了,他们也给草原很多恩赐。
阿索尔正式继任大汗位置时,朱明派人给他册封。阿索尔带着军民接受大明册封,并且每年进贡。大明朝依然按照规矩,根据进贡物多少,多多赏赐回去。
熊倜也时常去瓦剌的地方,那里局势复杂些,熊倜是和夏芸一起去的。
也先死后,有些部落对大明心存敬畏,只是部分部落还是有敌意,那是他们首领习惯抢掠征战,没有想到和大明交好继续上贡对他们生活会更好。
只是熊倜也不怕啥,他时常微服出访,带着十几个锦衣卫就出行,这些锦衣卫武功都是经过他点拨,武功很好。熊倜还是成功联系了很多部落首领,让他们心向大明。
熊倜来到草原北面大湖,想起当年苏武牧羊时,曾经在这里手持旄节十几年,心仍然向着故国,熊倜有些感动。
他知道,苏武牧羊,张骞西行,都曾为汉人控制这些疆域立下大功,希望自己今日所做,能为汉人以后打下更好基础。
熊倜也知道以前也先控制力达到了东北部的女真部落,熊倜也走到那些地方。
熊倜是从草原去的,他去的时候,带着金一姬,王秀姑还有小珊。
熊倜知道,金一姬对于故乡是思念的,虽然这次不到汉城,可到了东北之地,让她看看和故乡近似山水,也能让她开心。
王秀姑和小珊这些年都没大出远门,熊倜带着他们一起也散散心。
他们来到东北之地,这里明净的山水让他们有一种世外感觉。这种感觉和熊倜去草原极北大湖的感觉是一样的。
他们登上长白山,看到那些优美风景,那长长大瀑布,山间葱郁森林。他们来到了天池,看着天池清澈湖水,熊倜心里一阵激动。
熊倜在东北之地,看到无数高山大河,白山黑水。
他看到这里居住的女真人民风彪悍。虽然他们生活很艰苦,在极寒之地的人们,为了生活或者狩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