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张精美的画,现场观众议论纷纷。
“这幅画应该是真品无疑!陶老师这次可是鉴定失误了。”一位观众说道。
“不一定,这幅画太完美了,保存还这么好,肯定有问题。我支持陶老师。”另外一位观众反驳说。
陶宝宝只是看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便胸有成竹的说道:“我坚持自己的观点,这幅画确实是一幅印刷品!”
 ;。。。 ; ;
第350章 专家对决
“啊?”现场不由想起一阵惊呼声。要知道很多人还以为陶宝宝提出看画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呢。她大可以说刚刚是因为没有仔细鉴定这幅画,所以才有了疏忽,经过刚才的鉴定,她已经可以断定这幅画确实是真迹之类的话。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位陶老师竟依然坚持这幅画是假的。那就意味着他必须将贾似道的证据一条一条的推翻,同时也要将这幅画的不对一一指出来。
贾似道的论证非常有利,年轻的陶宝宝能做得到这一点吗?这是很多人都怀疑的。
“陶老师,空口无凭,还是拿出让大家信服的证据吧。”贾似道不屑的说道。
“贾老师您稍安勿躁。”陶宝宝总是不急不慢的架势,“刚刚贾老师的鉴定对于以往来说确实没有丝毫的问题。但是就造假来说,不管是工艺还是技术都在日新月异的改进,要想准确的分辨真伪,就要求我们的鉴定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吸纳新的知识,加以提升。只有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才能让所有的造假手段无所遁形。”
“我说陶老师,这些话您就免了吧,你只要说这幅画哪里不对就行了。”贾似道不耐烦的说道,浑然忘记了刚才他鉴定的时候,口若悬河是多么的罗嗦和讨人厌。
“好!如你所愿。”陶宝宝说道:“大家应该知道美国一家公司研制出来的颜料喷墨印刷设备,这种设备在复制假画的时候会先进行扫描,采集数据后输入电脑;随后把电脑显示的颜色转化成印刷色系,即黄、品红、青、黑四原色;最后就是控制墨滴分布,打印作品。
在印刷过程中,颜色、位置都由电脑程序控制,非常细致。因此它使用的颜料墨与书画作品使用的颜料更为相似,可直接印刷在无涂层的宣纸上。微喷技术使得墨点细小,印刷作品的墨点很难被观察出来。同时制假人还会选择使用激光制版,再利用相关技术消除网点,使检测方法抓不到把柄。”
“什么?”陶宝宝的话彻底颠覆了大家对于书画作品鉴定的常识,如果印刷品检查不到墨点的话,那又该怎么检查呢。
“一派胡言!”贾似道反驳道:“如果出来了这样的技术,那么我怎么不知道,又为什么连一件这样的造假作品都没有遇到过?”
“很简单。”陶宝宝笑道:“贾老师每天沉浸在古玩字画的鉴定中,哪里有时间去关注最新的技术革新呢?别说你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造假作品,现在摆在我们眼前的不就是一幅吗?”
陶宝宝也是在一个偶然的时机了解到了这一消息。看到这幅画的纸张不对,可画却没有问题后便想到了之前看到的那种技术。
贾似道还想反驳,却听有人说道:“不错,确实有这样的技术。”
是谁?是谁竟然如此坚定的支持陶宝宝?!
贾似道用他怨毒的眼睛巡视着,陶宝宝所说的内容,他压根就不信,他不信会有这样的印刷技术竟然连墨点都能掩盖的看不出来。
 ;。。。 ; ;
第351章 拥有者承认是假画
他认为这根本是陶宝宝在杜撰!没有想到的是竟然还会有人附和,自己这个书画鉴定专家都不知道的事情,竟然会有这么多人知道?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这个人肯定是陶宝宝的死党,要么就是陶宝宝有意安排的。
但是当他看到说话的人的时候,顿时愣住了。
因为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黍离图》拥有者王先生。
“王先生,您……”贾似道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了。他早看出王先生气度不凡,所以在言语之间也不愿意得罪,却没有想到王先生竟然倒打一耙,反过来帮陶宝宝!
王先生并没有因为贾似道的惊讶和委屈而停止,而是继续说道:“陶老师说的不错,这样的印刷技术确实已经发明出来了,而且也已经应用到古董的造假中了。”
“什么?”现场的观众议论纷纷,都感觉到匪夷所思。本来贾似道对于印刷品和真品区分的方法讲解让他们听得津津有味,都感觉到深有所得,但是现在看来这些方法都已经落后了,不能用了!
“那贾老师刚刚说的区分方法岂不是什么用都没有了?”一位观众心直口快的说道。
“那可是,你没见他自己都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吗?你跟他学,就是学了十分又有什么用?”另一位观众说道。
贾似道一张老脸涨的通红,在这么多人面前被质疑,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他自认为在古玩的鉴定方面很有天赋,而且从小混迹古玩市场,经验丰富,没有想到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名声竟然在收藏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