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和王川福也惊到了。
如果把这个港口的模型扩大到一座城市。
那是什么概念?
无人驾驶!
这是最基础的应用了。
‘小浩……你说真的?”
王伟第一个开口。
“如果各项感应技术都解决好。
最后的不外乎就是把数据量放大N倍罢了。
王叔你们顺风的调度规划系统,不就是这项技术最初级的应用吗?
如果我能建立一个算力浑厚,反应灵敏,通讯快速的算力中心作为这个城市的大脑,城市里的交通工具,公用设施都成为一个细胞。
大脑能随时感受到每个细胞所处的位置以及预测到后面将发生事情的N个可能。
然后选出做出最佳的选择。
那不就算是初步把这座城市智能化了么?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用智能手机了,这就是一个天然的定位器。
再加上带光感测距的摄像头。
就能知道每个个体的实时空间位置了。
再说简单点,我可以先从公交车入手。
从地铁入手。
再逐步向私家车普及。
这样道路上的情况就能基本掌控了。
又或者从主干道往小路逐步铺开。
先易后难,也是可以徐徐图之的。
这当中肯定会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逐步往最终目标靠拢就越好。
“
颜浩缓缓说到。
’你的意思是不是要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如果网络卡了或者信号盲区怎么办?毕竟车辆可没办法装光纤啊。
到时候很容易出事故的。
“王川福觉得颜浩的想法有些不现实。
”
这个问题跟前面的问题是两个问题。
前面说的是从宏观视角,规划单个个体该做什么。
而这个问题则是怎么做。
好比如,我要安排一台网约车去附近接一名乘客。
安排哪一台车过去最快最经济,这是由整个网络的计算机来计算的。
但是这辆车在去的路上走哪条车道,车速多少,什么时候加速,什么时候减速甚至刹车,则是由车上自有的独立芯片来判断的。
“
颜浩说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