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手里的银票就成了一张废纸,只能自认倒霉。
方修发行纸币,是用大乾朝廷的信誉作为担保,短时间内流通开来,问题不大。
关键在于,怎么让纸币长久的存在下去,而不是像大明宝钞一样,没几十年就沦为废纸。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这段时间,方修也读了不少这方面的书。
知道大明宝钞的购买力之所以下降的如此之快,主要是四个原因。
一是不控制发行量,无限制滥发。
二是没有建立一套系统的发行纸币的制度。
三是大明宝钞只是依赖朝廷的信用为基础,但没有建立准备金制度。
四是伪钞充斥其间,破坏了货币流通领域的正常秩序。
吸取这四个教训,大乾发行的纸币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至于具体如何做。
方修还需要时间去思考。
当然就目前而言,有一件事情可以确定,就是发行纸币,需要囤积有大量的金银铜,作为准备金。
当然,用粮食作为准备金,同样可行。
思虑再三。
方修还是决定囤积金银铜等金属。
乾国的士绅和商贾其实还有不少的贵重金属,但这几个月,方修从他们的手里薅了不少羊毛。
要是再薅下去,难免会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
正是攻伐周国的关键时候,方修不希望看见自家后院着火。
思来想去,还是只能委屈一下周国境内的那些士绅豪强。
一念至此,方修也不再犹豫,回到了府上以后,提笔写信。
七日后。
已经攻下十余座城池,控制住整个周国南部的白起,收到了方修的信件。
春夜微凉,风柔柔地吹拂而来,携来一股清新的花草气息。
营帐中的白起,看着铺在案台上的舆图,目光专注。
这个时候。
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紧接着是亲卫的声音响起。
“将军,京城来信。”
原先眉头微蹙的白起,听见“京城来信”四个字,表情立刻发生了变化,语气带着一些急促,道:“呈上来。”
“是!”
亲卫走进营帐,双手呈上信件。
白起拿过来以后,自上而下仔细的浏览,目光专注,似乎是怕错过哪一句细节。
看到了末尾。
白起不知想到了什么,表情竟有一些怅然。
遥想当年,领兵讨伐赵国之时,他同样身处营帐,同样收到了从京城传来的消息,至此讨伐之路画上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