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有多少曾经的小天才,稍纵即逝,令人惋惜。
但这个小姑娘不一样。
她在进步。
各种意义上的进步。
技巧自不必说,更要紧的是感情,每一个音符里流露出来的情感,更加细腻动人。
这就是老天爷赏饭吃。
众人正说话时,就听后面一阵喧哗。
几分钟后,重物砸地声响起,好像有人喊着谁的名字,一路追了出去。
有工作人员过来解释情况,说是果果同组的一个选手不接受结果,两名家长带着孩子闹了一阵,还摔了二胡。
众人听罢,都十分唏嘘。
从果果开始比赛,作为家长的廖初和余渝也关注了她同组的对手,对工作人员口中的那个小男孩儿,印象十分深刻。
那个男孩儿也算本省小有名气的二胡手了,据说接触二胡比果果都早。
从上幼儿园时,就开始各种表演,早早考过了多少多少级,是本地电视台的常客。
比赛之初,还有不少人觉得那孩子肯定能夺冠。
可万万没想到,差点连决赛都没进来。
擦边进来之后,又一路被人碾压,最终在八名决赛选手中,获得第七名。
而只有前五名才有证书。
主评委就摇头,“希望他们能借这次的事情认清现实吧,现在改行还来得及……”
类似的事情,他们见过太多,多到麻木。
现在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不管孩子爱不爱学、有没有天赋,就硬按着头学,每天练习十几个小时的大有人在。
几年下来,技巧确实炉火纯青,但也就那样了。
艺术,从来就讲究以情动人。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一开口,就能把人唱得泪流满面,有的人却听过就忘。
技巧不足可以后天补足,但不懂感情的,从根儿上就断了路子了。
那个小男孩儿十岁了,海选和预赛开始就一路炫技,蒙了不少外行人,网民投票的得票率特别高。
但赛程越往后,专家们和内行们的关注度就越高,意见也就越来越重要,他的排名就一路下滑。
他的技巧无可争议,但也不算独一份,何况毫无感情可言。
整个人往台前一坐,像极了一台没有灵魂的演奏机器:
乐曲或悲或喜,跟他没有半点关系。
之前专业点评时,评委们就曾很诚恳地提醒过,但家长不以为意……
晚上三人和倩倩一家去剧院看“老来俏”的演出,果然座无虚席。
果果这个内行自不必说,其他人也听得如痴如醉。
结束后,众人都去演职人员通道凑趣,准备看看老同志们的受欢迎程度。
正在京城上大三的姬鹏和高敏也来了。
前者还买了特别大一捧花,穿着老来俏乐团的印刷t恤,活脱脱一个铁粉。
其他等候的粉丝们纷纷看过来:
老来俏出周边了?
他们怎么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