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柱端着盆和好的面团出来,往石桌上一墩:“吵啥?再吵我把你们的花和设备全挪厨房去,让面粉给你们的宝贝‘增增肥’。”
许大茂赶紧摆手:“别别,我听老纪的,红的放c位。”
三大爷哼了一声,嘴角却偷偷翘了翘。
槐花抱着她的“小花”机器人跑过来,机器人的浇水臂上缠着红绸带,脑袋上还顶着朵纸做的郁金香。
“傻柱叔叔,你看我的机器人!”槐花让机器人转了个圈,浇水臂喷出细雾,正好落在旁边的月季上,“王主任说表演时要喜庆点,我给它打扮了一下。”
傻柱揉着面团笑:“好看!就是别让它对着我的面团喷水,不然荷叶饼该成浆糊了。”
“才不会呢,”槐花拍拍机器人的脑袋,“它有智能识别,能分清面粉和花草。对吧小花?”机器人发出“嘀嘀”的回应声,像在点头。
二大爷提着鸟笼过来,画眉鸟突然叫了两声,调子跟机器人的“嘀嘀”声有点像。
“你看你看,”二大爷得意地说,“我的画眉跟你这机器人对上暗号了,文化节上让它们搭个档,保准新鲜。”
槐花眼睛一亮:“真的?那让画眉鸟唱歌,我的机器人跳舞,肯定好看!”
三大爷插了句:“别忘了让机器人给我的郁金香浇水,也算个节目。”
许大茂:“我再给机器人装个音效,浇水时放《茉莉花》,中西合璧。”
张奶奶和李爷爷坐在廊下择菜,张奶奶手里的豆角被择得整整齐齐,李爷爷则在给西红柿划十字,准备烫皮。
“你们说,文化节那天人得多热闹?”张奶奶把豆角放进竹篮,“我这辈子没见过院里搞这么大阵仗,又是花又是机器人的。”
李爷爷放下西红柿:“肯定热闹,周阳说要请电视台来拍,说不定咱还能上电视呢。”
“上电视就算了,”张奶奶笑,“我这老婆子,上镜不好看。还是看槐花的机器人表演,那才新鲜。”
傻柱听见了,接话道:“张奶奶,我给您做身新衣裳,红色的,上镜好看。我认识个裁缝,手工好,还便宜。”
张奶奶摆手:“不用不用,我有件蓝布褂子,挺精神的。倒是你,得穿干净点,别一身面粉,上电视让人笑话。”
傻柱嘿嘿笑:“我准备了新厨师服,雪白的,比三大爷的衬衫还亮。”
周阳拿着卷尺在院里量尺寸,准备搭个临时舞台。
“这边再宽半米,”周阳对帮忙的年轻人说,“机器人表演需要空间,别磕着碰着。”
二大爷凑过来:“周阳,舞台背景得挂点红绸,再把我的鸟笼挂中间,当吉祥物。”
三大爷:“挂我的花照片也行,去年我的月季得的奖,照片还在呢。”
许大茂:“挂我的智能花盆海报,印上咱院的照片,宣传效果好。”
周阳笑着说:“都挂上,搞个拼贴画,左边挂花,右边挂智能设备,中间挂咱院的全家福,红绸子围一圈,又喜庆又热闹。”
槐花跑过来:“我也要画一张画贴上去!画所有人在舞台上表演,机器人在中间跳舞!”
“好啊,”周阳摸摸她的头,“画大点,贴在最上面,让所有人一进门就看见。”
文化节前一天,院里的人忙到半夜。傻柱蒸了两笼荷叶饼当第二天的试吃品,用许大茂的智能保温箱装着,确保新鲜;三大爷给所有花盆换了新土,叶片擦得锃亮,连智能显示屏上的字都用布擦了一遍;二大爷给画眉鸟喂了最好的鸟食,鸟笼刷得能照见人影;许大茂调试完所有智能设备,给蓝牙麦克风充上电,还特意准备了备用电池;槐花的机器人练了一遍又一遍,确保跳舞时不会踩到自己的电线;周阳和几个年轻人搭好了舞台,背景墙上贴满了照片和画,红绸子在晚风中轻轻晃。
张奶奶和李爷爷坐在活动中心,给每个人缝了个小红布包,里面装着晒干的艾草,说是“辟邪祈福”。
“给,傻柱,”张奶奶递过一个红布包,“挂在你新厨师服上,保准生意更红火。”
傻柱接过来,小心翼翼地别在胸前:“谢谢张奶奶,这比啥护身符都管用。”
三大爷也领了一个,挂在花架上:“给我的郁金香也沾沾喜气,明天开得更艳。”
二大爷把红布包挂在鸟笼上:“我的画眉戴着这个,叫得更响亮。”
许大茂:“我把这个挂在智能音箱上,放出来的音乐都带着香味。”
槐花把红布包系在机器人的脖子上,像个小围巾:“小花也有护身符啦!”
周阳看着满院的红布包,心里暖烘烘的。月光洒在舞台上,背景墙上的照片和画泛着柔和的光,智能路灯亮着暖黄的光,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都早点休息吧,”周阳说,“明天精神饱满地上台。”
“好!”众人应着,却没人动,都在院里转来转去,看看花,摸摸设备,检查检查舞台,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似的。
文化节当天,天刚亮,院里就热闹起来。傻柱在厨房煎炒烹炸,香味飘出胡同;三大爷给花最后一次喷水,叶片上的水珠闪着光;二大爷的画眉鸟开始吊嗓子,叫得比公鸡还早;许大茂调试着音响,《喜洋洋》的音乐在院里回荡;槐花给机器人换上新电池,红布包在脖子上晃来晃去;周阳和王主任一起挂横幅,“幸福里四合院文化展”几个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