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带着国际金奖的奖杯回到四合院时,青砖灰瓦的院墙上爬满了秋后的爬山虎,红黄绿三色交织,像给这老院子披了件花衣裳。她刚进院门,就见三大爷蹲在花池边,正给那盆得过“全院最美月季”的花儿换土,嘴里还哼着《东方红》的调子。
“三大爷!”槐花举着奖杯跑过去,黄铜的杯身在阳光下闪得人睁不开眼,“您看我给您带啥回来了?”
三大爷直起腰,眼镜滑到鼻尖上,他扶了扶眼镜凑近看,突然“哎哟”一声:“这不是那金疙瘩奖杯吗?快让我摸摸,沾沾喜气!我那月季啊,明年肯定开得更艳!”他说着就往奖杯上凑,袖口沾着的泥点差点蹭到杯身上。
“小心点您!”傻柱拎着个菜篮子从外面进来,见这情景赶紧喊,“这可是国际大奖,金贵着呢!三大爷您那爪子刚摸完鸡粪,别给人弄脏了。”
三大爷手一缩,梗着脖子道:“我这是有机肥,比你那洗洁精干净!再说了,我这是给奖杯‘接地气’,省得它飘在天上忘了本。”
两人正拌嘴,二大爷提着鸟笼从影壁后转出来,鸟笼上挂着的智能温度计显示“18c,适宜遛鸟”。“吵啥呢?”他把鸟笼往葡萄架上一挂,画眉鸟扑棱棱飞了两下,“我在胡同口就听见了,是不是槐花拿奖的事?我早说了,这孩子随我,有股不服输的劲头!”
“您可拉倒吧二大爷,”槐花笑着往屋里跑,“周爷爷说要给我颁奖呢,让我先去洗手。”
院里顿时热闹起来。秦淮茹端着刚蒸好的糖三角出来,热气腾腾的甜香漫了半条胡同;许大茂扛着个大纸箱进门,里面是他新到的智能晾衣杆,见人就吆喝“自动升降还能烘干,阴雨天也不怕衣服潮”;连平时不爱出门的张奶奶都拄着拐杖出来了,手里攥着个红布包,说是给槐花的“压惊钱”。
周阳站在正房台阶上,看着这光景心里暖烘烘的。他想起三十年前刚搬进这院时,院里还是土路,下雨就泥泞不堪,家家户户用煤炉取暖,冬天窗户上总结着冰花。如今呢,柏油路面平平整整,暖气管道通到每家每户,连晾衣杆都装上了芯片,可这院里的热乎劲儿,一点没变。
“都静一静!”周阳清了清嗓子,从兜里掏出个红本本,“今天咱不单是给槐花庆功,还有个好消息——咱院被评为‘北京市文明四合院’了!这证书啊,得挂在影壁墙上,让来来往往的人都瞧瞧!”
“好!”傻柱第一个鼓掌,巴掌拍得通红,“早就该评上了!咱院儿的人,哪个不是热心肠?”
许大茂赶紧从纸箱里掏出个智能相框:“周叔,这相框我早备着了,能自动播放院里的照片,把证书放进去,保管比谁家的都洋气!”
三大爷摸着下巴盘算:“挂影壁墙好,风水宝地!我看旁边还能再挂块牌子,写上‘本院出国际金奖小发明家’,保准能招来记者,到时候咱院的房价都得涨!”
“老纪你就知道钱!”二大爷瞪他一眼,“这是荣誉,能当钱花吗?我看该请个戏班子来唱三天,让全胡同都知道咱的光荣!”
众人吵吵嚷嚷,槐花突然举着奖杯喊:“我有个主意!咱把奖金捐给科普角吧,再添点新设备,让更多小朋友学发明!”
“好!”周阳第一个赞成,“这孩子格局就是大!我再加一万,给科普角装个天文望远镜,让孩子们看看月亮上的环形山!”
傻柱:“我捐三个月的蛋糕!每周给孩子们烤新花样!”
许大茂:“我捐二十个智能手环!给表现好的孩子当奖品!”
三大爷:“我捐我的养花手册版权!谁要印都行,赚了钱全给科普角!”
二大爷:“我……我捐我那只玉鸟!让它给孩子们当宠物!”话刚说完,鸟笼里的画眉突然叫了两声,像是在抗议。
众人笑得前仰后合,张奶奶抹着眼泪说:“我活了七十岁,没见过这么好的院儿,这么好的人……”
正热闹着,院门口突然传来自行车铃铛声,是街道办的王主任来了。“哟,这是啥好日子?”她推着车进来,车筐里装着个红绸布包,“我刚从区里回来,给你们捎个好东西——‘首都最美社区’的牌匾,比文明四合院还高一档呢!”
这下院里更沸腾了。傻柱直接把王主任的自行车扛起来,说要“供”在院里当纪念;许大茂赶紧给牌匾套上智能防尘罩,说“能自动感应灰尘,比保洁员还勤快”;三大爷则拉着王主任问:“这牌匾能带来啥实惠?比如物业费打折?”
王主任被逗乐了:“老纪啊,实惠在后头呢!区里说了,要给咱院修个小花园,再建个老年活动中心,钱都批下来了!”
“真的?”二大爷眼睛一亮,“那活动中心得有麻将桌,我那‘十三幺’还没对手呢!”
“得有书画室,”三大爷补充,“我要教老街坊写毛笔字,顺便算算退休金理财。”
傻柱:“得有厨房,我给大伙做炸酱面!”
许大茂:“得有wi-Fi,我好直播卖智能设备!”
周阳笑着摆摆手:“都有都有,王主任说了,设计方案让咱自己定,保证人人满意。”
槐花拉着王主任的手:“王阿姨,能给小花园装个自动浇水的吗?就像我的‘小花’机器人那样?”
“当然能,”王主任刮了下她的鼻子,“不光有自动浇水,还要装太阳能路灯,晚上亮堂堂的,你们小孩能在花园里玩到九点!”
那天的四合院,笑声差点掀了房顶。直到傍晚,夕阳把牌匾染成金红色,还有人坐在葡萄架下唠嗑。三大爷给月季浇最后一遍水,说明年要让花儿爬满新花园的篱笆;二大爷对着鸟笼比划,说要在活动中心开辟“斗鸟专区”;傻柱和秦淮茹盘算着,要在老年活动中心开“家常菜培训班”;许大茂则拿着卷尺在院里转悠,说要给每个角落都装上智能传感器,“让咱院比皇宫还智能”。
周阳坐在台阶上,看着影壁墙上并排挂着的两个证书,忽然觉得这四合院像棵老槐树,根在地下盘根错节,枝叶却一直往天上长。这根,是街坊四邻的情分;这枝叶,是日子里的新光景。
第二天一早,施工队就来了。院里顿时堆满了水泥、钢筋,师傅们搭脚手架、量尺寸,叮叮当当的声响成了新的背景音。三大爷每天揣着个小本子在工地转悠,记着“今日用了30袋水泥,比预算多2袋”,说是要给街道办当“监工”;二大爷则把鸟笼挂到离工地最近的树枝上,说“让鸟儿给师傅们唱加油歌”;傻柱每天给施工队送绿豆汤,说“天热,得降降火”;许大茂更绝,给每个师傅发了个智能手环,“测测心率,别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