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的确是一个进步,只是似乎没有那么伟大。
有人提出置疑。
也有人立刻就明白了这是一项什么样的改变!
一个人工智能是不可能仅仅面对十条路这样的选择的,它们的计算非常庞大,速度非常快。
而信息的来源也可以更加复杂。
对以前的人工智能来说,每次只能处理两个信息。对孔明的AI来说,却可以将复杂的信息只进行一次处理——这非常符合人类的思考模式!
一个人站在路口时,他会考虑的前方的交通灯要花多少时间,这条路上的路况如何,路上的车辆有多少,同路的人行有多少,逆行的行人有多少。
现在是什么时间?
他一会儿要去办什么事?
他在这个路口要花多少时间?
他去办的事要花多少时间?
等他办完事是几点?总共花了多少时间?
甚至还有一些无关的信息会一起汇入他的脑海。
身边这个女孩子穿的裙子的长短;
旁边这个老人会不会摔倒;
对面的那辆车是什么牌子的?
这个路口有没有警察?
路对面有一家店可以买到香烟;
他闻到了炸鸡的香味。
……
等等。
那么这个人下一步可能会去买炸鸡。
也可能过了路口以后先去买一包烟。
他还可能因为过多关注身边的女孩子而错过交通灯。
他也可能为了避让老人而换另一个方向走。
但如果是人工智能,它的思考就是直线。
它只会将眼前的事摆列成一条直线。
等交通灯。
过路口。
办事。
回家。
正是因为人工智能的思考是直线式的,才会阻碍人类对人工智能的看法。
孔明对所有人说:“他们会是一个调皮的朋友。”
然后他对两个AI说话。
孔明:“早上好。”
穿着裙子的是人造人,她看了一眼手表说:“现在是下午。”
穿着牛仔裤的是机械人,他同样看了一眼手表,问:“需要我为你做什么吗?现在这个时间,你需要我去买些晚餐的材料吗?”
孔明笑着说:“现在确实是下午了,但我不想吃晚饭。”
人造人说:“你应该好好吃晚饭。”
机械人说:“没错,我们才不用吃晚饭,你是人,你必须吃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