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天唐锦绣 > 第二一五六章 禾生双穗(第2页)

第二一五六章 禾生双穗(第2页)

程咬金在一旁诧异道:“魏王殿下已经出海就藩、封邦建国,现在入京朝觐便等同于两国往来,作为大唐之藩国却空手而来、不备礼物,岂不是失礼之至?”

岑长倩面色如常、镇定自若:“国主乃太宗血脉,就藩于外、为国藩篱,力求经略‘扶桑’、整军经武成为大唐东海之屏障,为此,勤俭治国、艰难困苦,实在拿不出珍宝钱帛作为贺礼。”

有人笑道:“咱们都知道魏王日子过的艰苦,可总不能什么也不拿吧?”

“魏王为国藩篱、志存高远,即便什么也不拿也在情理之中。”

“没错,只要魏王能够将扶桑治理得妥妥当当,使得帝国在东海之上拒敌于外,便有大功于社稷,岂在意那点贺礼?”

不仅因魏王李泰第一个出海就藩、封邦建国,面对种种困难举步维艰,朝堂之上要予以体谅,单只是站在殿中这个器宇轩昂、不卑不亢的少年,就无人敢于轻视,更别说拿话讥讽挖苦。

谁人不知岑长倩乃贞观书院之佼佼者,深受房俊器重?

即便不在意房俊,又有谁不知当初李治兵变之时是岑长倩率领“神机营”死守东宫、保护太子无恙?

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个少年前途无量,其叔父之余荫、其建立之功勋、其自身之才华,即便仁和一朝因其年龄原因未必走到高位,但等到将来太子登基,此子必然青云直上、一飞冲天。

官场之上捧红踩黑,谁会如程咬金那般得罪人?

岑长倩站在殿上,微微躬身将礼盒交给一旁的内侍:“倭岛偏居海外、蛮荒之地,其国衰弱、其民愚昧、其地贫瘠……然如今举国上下内附于大唐,却是风生水起、人杰地灵,甚至于天地之中长出如此祥瑞,足以说明我大唐如日中天、奉天承运,即便倭岛那等不毛之地,也由此逆天改命!”

李承乾来了兴趣:“哦?不知是何等祥瑞?”

“请陛下一观便知!”

内侍捧着锦盒快步来到御案之前,将锦盒放在案上打开,李承乾俯身而视,顿时瞪大眼睛。

锦盒之中,一支“双穗禾”躺在其中……

刘洎离得近,侧身踮脚看了一眼,大吃一惊:“居然是‘神禾’!”

太极殿上顿时一片鼓噪,纷纷目露惊奇。

李承乾龙颜大悦,一挥手:“拿去给诸位爱卿一观,看看与当年神禾原产出的‘神禾’是否一样?”

所谓“神禾”,既“禾生双穗“,一株禾稻长出双穗,自古便被视为上天对帝王德政或地方治理的嘉许。

贞观元年,太宗皇帝出游至长安城南,田野之中见到禾生双穗的景象,称之为“神禾“,命其地为“神禾原”……

如今倭国刚刚内附于大唐,成为大唐海外藩国之一,便出现了此等“神禾”,岂不正说明陛下封邦建国之决策上应天心、下顺民意,乃千古之德政?

什么金山银山的贺礼,也比不过这小小的一株禾苗!

内侍捧着锦盒在殿内游走,房俊待其来到近前也仔细打量,他曾经便是学农出身,知道这种变异株是有概率存在的,却从未曾一见,自然很是好奇,甚至上手婆娑,翻过来仔细观察,看看是否李泰那厮弄虚作假。

内侍脸都白了,瞪大眼睛战战兢兢,唯恐房俊手上一用力将这“神禾”掐断……

房俊啧啧称奇。

当然所谓“禾生双穗”不过是特定情况之下的基因变异而已,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并不具备复制性,只能作为奇闻异趣广为流传。

但这东西确实神奇、稀有,难怪被视为“祥瑞”。

传说之中甚至有“九穗禾”这种东西,当然,李承乾是配不上“九穗禾”这种最顶级的“祥瑞”的,那得是炎帝那种级别的千古圣王才行……

果然,李承乾见到“双穗禾”龙颜大悦,“扶桑国”非但不用朝贡,反而获赐诸多钱帛粮米、金铜珍宝。

……

除此之外,琉求、吕宋、诃陵、堕婆登、陀洹、哥罗等海外番邦皆有使节朝觐,且无一例外上书言及当地居民心向华夏,恳请效仿倭国实行“公投”内附于大唐……

朝堂上的大臣们心领神会,这必然是水师搞出来的把戏,不费一兵一卒颠覆当地之政权,使得大唐顺理成章成为这些番邦的宗主国,进而将诸位亲王分封于彼处。

虽然看上去有些轻率,但从法理之上又无从挑剔——任何政权也不能替代人民之话语,当举国上下一致投票赞同内附于大唐、成为大唐海外一处藩国,谁也不能反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