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是郤犨带上郤锜和郤至真的送上门,三颗脑袋给直接落地,强大的郤氏群龙无首之下被极短时间内瓜分殆尽。
“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楼令看到华元久久不说话,只能主动问。
华元应该是还在消化的阶段,没敢回答说是半懂不懂。
不在“虎牢”的核心区域展开贸易,选在周边的不远处?这一点不难理解。
既然不想在“虎牢”设立贸易集中点,附近又不是没有其它城池,选其它城池难道不行?这就是属于华元没搞懂的地方。
啊?其它城池是在某贵族名下?等华元想到这一点,他立刻就能搞懂了。
这不是郤至没有到场吗?一些外交事宜也就由到场的卿大夫来做。
楼令主要负责宋国和齐国,其实只要搞定这两个国家,事情也就成了一半。
而现在的情况是,宋国和齐国需要在经济利益上满足晋国,好让晋国对他们的一些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楼令只需要通知,根本不用什么商议。
处在半懂不懂状态下的华元显得精神恍恍惚惚,等楼令十分明显摆出送客的姿态,华元就应该识相告退了吧?
至于说华元能不能搞懂?那不是楼令的问题。
楼令有得是办法达到想要的结果。
可是,华元一点离开的意思都没有,闲聊了不到三句,转为小心翼翼地说道:“不知道晋卿对楚君前来参与会盟有什么看法呢?”
楼令有什么看法,需要对华元说吗?简直是倒反天罡了啊!
以前,华元是怎么跟栾书相处的呢?
以栾书的性格而论,双方应该是相处得比较温和,交流的时候用点到为止的猜哑谜方式。两个人这么玩,也许还充满了优越感?
从性格来说,楼令除了不自傲以外,其实跟郤锜和郤至是一类人,不喜欢搞猜哑谜,会将意思表达得比较明确,压力一下子就给到了其他人。
华元被楼令看得心理压力极大,解释道:“到现在,贵国还没有派人与楚国接洽。许偃来找到我,请求代为询问。”
许偃?他是楚共公的御戎,目前应该是一名封号大夫。
封号大夫是什么意思?就是代替国君管理某个“县”的贵族,不是那一块土地归入到该贵族名下。
这种封号大夫在鲁国的数量最多。
看看鲁国要被晋国大军讨伐的情况下正在发生什么事情,由于管理的城池或土地不是自己家族的产业,多得是贵族在战事来临前躲避,搞得生病的生病,外出访友的外出,一个个地方失去了能够管事的主官。
鲁国的贵族那样干,完全可以预料到晋国中军和新军在抵近“曲阜”之前,根本不可能遭遇到像样的抵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面对华元询问对楚国的态度,楼令沉吟了起来。
那个许偃乃是楚共公的心腹,在楚君招这一朝应该是跻身核心阶层,能够代表楚国庙堂跟华元直接接触了。
怎么对待楚国的示弱和示好?晋国君臣的意志保持着高度的统一,他们根本不相信楚国会就此真正服软。
只是,晋国当前的重心已经改变,核心目标不再是坐在天下霸主的宝座之上,一阵商议下来认为可以跟楚国虚与委蛇一番。
“没有接洽,是因为他们不够主动啊。”楼令给了华元这个答案。
华元稍微错愕,说道:“他们主动参与会盟,楚君也已经抵达‘虎牢’了。”
楼令问道:“那楚君派人来谒见寡君了吗?”
服软要有服软的样子,想服软又要等着别人主动凑过去,搞得太过矫情和扭捏了。
只是……,楼令多少能够理解楚国君臣的心态,无非就是不肯承认失败,心理上不能接受,搞出那种扭扭捏捏的姿态出来。
“他们需要团结内部,晋国就不用了?”楼令同时知道这一点。
晋国这一边不止高层仍旧视楚国为大敌,普通的晋人也是那种思维。
在邦交场合之上,晋国君臣表现出对楚国的软弱,回国就要有老者站在路边破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