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面对辽国仍旧处于劣势的一方,但仗也不是不能打。
双方可谓是各有胜负。
本来这次萧绰也只是为了战略性的试探,并非和宋朝决战。
最后辽国选择撤军回国。
在大臣的鼓吹之下,这次御驾亲征被粉饰成了对辽国的大胜。
赵恒虽然十分高兴,但也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战后他让人详加调查,果然发现许多谎报军功的事情。
更有甚者把大败说成了大胜。
赵恒对此十分的震怒,因此处置了一批人。
虽然这次战争实际上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战果。
但也因此展现出了赵恒对辽国不示弱的态度。
和他相比,大宋许多不敢抵抗的皇帝就相形见绌了。”
刘询不禁点头。
打不打得过是一回事。
敢不敢打又是另一回事了。
要是连打都不敢打,那还不如趁早投降算逑。
“经历了第一次战争后赵恒深知辽国绝不会善罢甘休。
于是厉兵秣马、整顿军务、加固城防以备再战。
果然次年辽国再次大举入侵定州的威虏军。
但因为连日大雨,辽军的皮质弓弦泡水不能使用。
宋朝将军张斌果断出击,杀了辽军一个措手不及。
最终斩首辽军两万余人,获得了一场大胜。
辽国自然不甘心失败,一年后再次卷土重来。
这次他们攻打的是定州境内另一处边境重镇望都。
定州威虏军主帅王超麾下包括镇州、定州和高阳关三路大军。
面对辽军急攻望都,王超连忙召镇州部署桑赞、高阳关部署周莹率本部人马赶到望都支援。
但是周莹这个人仗着自己是宋太宗的潜邸旧臣,拒不执行王超的军令。
王超无奈之下只能和桑赞合兵一处共同对抗辽军。
然而他们总共只有六七万人,人数上处于巨大的劣势,根本无法和十数万的辽军抗衡。
苦战过后王超不得已只能下令撤军。
然而他的副手王继忠立功心切,结果脱离了大部队。
最终落了个兵败被俘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