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如何使得!”
听到刘备任命他为“大汉兵马大元帅”,庞统连连拒绝。
开玩笑,这要不拒绝一下,所有人不得以为他要造反呀。
曹丕、刘备上位,不也得要“三拒”,才接受为帝位?
“使得使得。”
刘备上前,按住庞统的手,“朕说使得,就使得。”
“士元,你劳苦功高,朕是记得的。”
“自你在雒城被流矢击中,朕就一直愧疚于心;而今,你又被曹魏暗算,差点殒命;你一直为朕东奔西跑,南镇南蛮、东进江东,从未享过清福。”
“是朕愧对于你!”
“兵马大元帅之职,是你应得的。”
说到伤心处,想到庞统处处为他殚精竭虑,刘备忍不住的将庞统死死抱住。
如此一个敢冒风险、舍身为他刘备又能力超强之人,可是太少了。
即便是诸葛亮,能力虽与庞统相差无几,可胆识一块,与庞统相比,还是不如的。
当然,这与个人性格相关。
“是啊,士元,你就接受陛下的好意吧,为掩盖你未亡之事,所有职位,几乎都已有人选。”
诸葛亮在一旁搭话:“也就陛下这个‘兵马大元帅’最适合你,除此之外,都不合适。你若还想助陛下一统华夏,就应接受此重任。”
诸葛亮话虽浅,可细想之下,还是值得深思。
他与诸葛亮、法正等人,都是抱着助力刘备、一统华夏、再复大汉荣光之理想而来,从未有过自立门户之念,所获取到的职位,也不过是为更好的助力刘备、一统江山。
“大汉兵马大元帅”,并非虚职,可实打实的调动蜀汉各路兵马,协调各路人马,优劣互补,避免扯皮,减少行政手续上的拖沓。
无论是进攻还是支援,都能以最快速度到达。
全国兵马系于一人,可使军队的行动效率大为提升。
当然,弊端也是有的。
譬如,容易黄袍加身,或者军权凌驾于皇权之上。
这是很多当权者极其忌讳的。
刘备放权,设置“大汉兵马大元帅”这一职位,从根源上说,是彻底相信庞统不会背叛于他。
同时,也对庞统寄予了厚望。
不然,何以对他庞统如此?
诸葛亮、法正、关羽、张飞、赵云,不也可以?
从某方面也说明,刘备认可庞统的能力,在他们之上。
或者说,庞统身上的价值对刘备来说,比较大。
“士元,如今曹丕大军压进,从人数上来说,比之曹操当年还要多,我孔明、孝直,还有你,我的性格你是知道的,适合总督粮草、军中运筹,不太适合站在前头。”
“而孝直,虽说也能身先士卒,可他毕竟威望不足,诸多领军将军,内心之中未必会听从他的调遣。譬如魏延与刘封,若是刘封能听从魏延之令,西征军也不会导致大败。”
“也只有你,庞士元,与各领军将军和睦,关键时刻才不会掉链子。”
诸葛亮拿出西征时魏延与刘封举例,努力劝说庞统。
庞统奇怪,怎么好好的,又说到刘封身上去了。
刘封不是与孟达、李严齐齐投靠曹魏了吗?
似是瞧出了庞统疑惑,诸葛亮接着说道:“士元,你有所不知,前几日刘封来信,说是很后悔投魏。当时,他不过是被孟达和李严裹挟,不得以而为之。如今,他身在上庸,希望可作为内应,助力我大汉摆脱此困境。”
听到诸葛亮这般说,庞统很是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