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鲜山楂就做成碎丁,不压成泥了。”桂花婶也想做个区别。
春暖也觉得不错,有些做实验的感觉。
终于到了放糖环节,“先放一大勺糖。”桂花婶还挺公平,两种山楂都是一勺。
桂花婶搅拌了几下,“你尝尝。”
春暖拿着筷子夹了一点,“熟的还有一点酸,但也不怎么甜。鲜的酸甜,酸比甜多。”
桂花婶也尝了下,并没有着急放糖,“我寻思着不能一味放糖,那不成糖包子了么。最好就是酸酸甜甜的,又不能太酸。”
春暖深以为然,“干娘说得对。”
之后桂花婶又往鲜的那个山楂碗里放了半勺糖。
“就这样,我们开始包吧。”桂花婶让春暖跟着一起包。
方法特别简单,将剂子放在手心,然后用手指摁压成圆锥状,然后放馅料封口,最后双手再搓圆。
“你不想吃糖包子么。往案板上放勺糖,我加点面粉,白糖它烫嘴,加面粉能好些。”桂花婶给春暖讲解着小技巧。
春暖连连点头,这个她也是知道的。
“好了,上锅吧。”蒸锅小,一层只能蒸五个,所以三层才把所有馒头放下。
因为馒头在蒸的过程中还会膨胀,所以摆放时不能太挤,要留出空隙来。
平时春暖在大厨房就经常帮着秦婶子看锅,所以这回也交给她了。
桂花婶在整理食材,有些不用的还是要还给大厨房的,她可不想屋里出老鼠。
春暖时时报数,“干娘,上汽了。”
“干娘,一盏茶了。”
“干娘,差不多,可以搬锅了。”
将蒸锅搬下来,还不能打开盖,必须闷上一会,这很重要。
“终于能吃了。”她等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桂花婶将馒头分开盛放,之所以分得清楚,是因为她做了手脚,比如熟山楂那几个都有个小啾啾,两个糖包子最扁,都快成汤饼了。
这样三种馒头就被彻底区分了。
“糖包子最后吃,先尝带馅的,里头有糖,小心烫嘴。”桂花婶直接动手撕开两个不同馅料的馒头,让它们凉凉。
“我吃这个。”春暖拿的是熟山楂馅的,吹了两口,小心的咬了口,眼睛亮晶晶的瞅着干娘,“好吃。干娘,你也尝尝。”
三两口,春暖直接吃完了。
然后漱漱口,又开始吃鲜山楂的。
这回吃的更小心,说实话,她怕酸。
没想到惊喜来的突然,鲜山楂的居然更好吃,虽然也是酸甜口,但是这个更酸更甜,吃完还想吃。
母女俩一对视,同时指向鲜山楂小馒头,又一起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