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恩人?”
“那天晚上要是没我,你兴许就被吊死鬼拉走了。”
黄依依干笑了两下。
汪林启发她:“谁送过你回家?”
“哪天?”
汪林笑了,说:“嗳,看来送过你回家的人还真不少。那天晚上你是怎么了,好像丢了魂儿一样……”
黄依依慢慢想起来了,一下子有点不好意思起来,“哦”了一声:“是你啊。”
“就是我,你把我忘得一干二净,真是我做男同志的失败。”
黄依依急忙地说:“不是的,那天……我喝醉酒了……”
“你还能喝酒,那什么时候我请你喝酒?”
“你是哪个部门的?”
“培训中心的,我姓汪,汪林汪主任。”
黄依依伸出手说:“哦,你好,汪主任。”
汪林握住她的手:“嗳,听说你围棋下得很好,什么时候我们杀上一盘?”
“好啊。”
“那你就多准备一点粮票、布票吧。”
黄依依把他的手甩了,说:“哼,你搞错了没有,想赢我,做梦。那你输给我什么?”
汪林开着玩笑:“我输我这个人!”
黄依依刚要瞪眼睛——
“我是无产者啊,除了人外,我一无所有。”
小费整理电报。
安在天问:“总共有多少份电报了?”
小费看了登记说:“1012份。”
“通知大家开会。”
会议室里,安在天:“我说两点。第一,关于分析率的问题,这是个反映大家成绩的标杆,我看了分析科通报的文件,我们的分析率由开始的不到21000,到现在将近51000,这个增长速度和幅度虽然都是可喜的,但我从破译那边得到的反馈,尽管分析率一路攀升,含金量还不是太高。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现在分析出来的一些字、词、数字,具有针对性和陌生度的关键字和词,相对比例占得还较小,大部分字、词以一些部队代号、番号、人名、日期等类似的名称居多。大致统计了一下,类似的名称占了总分析量的87%,这意味着我们的分析吃了偏食,对破译不利。好的状态,分析率不一定很高,但是要遍地开花,满世界都是窟窿。现在我们某一处窟窿很密集,大部分地方又是死板一块。第二,是一个要求,也许是一个苛刻的要求。是什么呢?今天我把大家已经作过分析的电报都带来了,马上重新分发下去,物归原主,不是要你们保存,而是要求大家重新分析一遍。”
大家都有些惊异。
安在天:“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基于一个考虑,就是我们境外报刊都是十天半个月之后才能看到,一些即时反映的线索被丢掉了,回头对着当日的报刊再分析一遍,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蒋组长把安在天带来的一纸箱电文分发给大家……
事实证明,安在天的想法是对的,电报分析质量由此有了很大改善。陈二湖是直接的受益者,不久之后一天夜里快12点钟了,他兴冲冲地找到安在天,带来了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