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永生的操练:解读《神曲》 > 人性之根读神曲天堂篇(第3页)

人性之根读神曲天堂篇(第3页)

因此我什么东西都无法看到。

[163]

这是灵感高涨之际的情景。接着“我”体内升起一股从未有过的力量,“我”获得了超出一切的眼力,并且“我”的眼睛发出光辉,“我”的光同那条奇妙的光河汇合了,美不胜收的光的图案在天庭展示。这时俾德丽采又告诉“我”说,“我”的燃烧是欲望的燃烧,她希望“我”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她又分析说,“我”看到的美景(或“我”写下的篇章)是精神实体的影子(或形式);“我”之所以还不能完全领会“我”见到的事物,是因为眼力还不够。“我”听了她的分析后,就俯望那条光河。这时“我”的视力又起了变化,“我”的目光变成了辩证的目光,“我”进入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精神的“实体”。这个实体的形式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圆形光环,它由最高天反射出来的光线构成,最高天本身又从光环中汲取生命和潜力。在光明之上,是那美丽的蔷薇,它由天堂的精灵构成,而每一个完美的精灵,从前均是下面世俗中残缺的人,均在污浊之中度过了一生。

蔷薇天的描述反映出诗人辩证的眼光和创作的自觉性,以及对于形式感的敏锐把握。这种对于自我的深入即使在今天看起来,也仍然是令人惊叹的。

第三十一歌中俾德丽采让圣伯纳特启发“我”,使“我”进一步感悟天堂。

这么一大群飞翔的天使,

隔在那朵巨花和上帝之间,

并不妨碍那视力,也不减少那光辉,

因为那神圣的光明依照它应得的分量,

大量地渗透了整个宇宙,

任何东西都没有力量把它阻止。

[164]

此时肉体已不再成为障碍了,它反而是传播光的媒介,天堂里的一切都可以直接体悟。“古代和近代”的精神资源混为一体,汇入一个地方。从“我”所在的处所俯望人间,“我”的感觉是:“从人来到神,从暂时来到永恒,从佛罗棱萨来到住着公正和清醒的人民的境界”。

[165]

而且“我”的目光已是如此的开阔,“我”毫无遗露地看见了天堂里的整体。然后一名圣徒出现,他向“我”指出俾德丽采所在的位置。她在那朵巨花上头,那也是诗人在天堂里的位置。“我”观望的时候,看见她远在天边又近在咫尺——这是因为天堂给了我辩证的视力,因为天堂之光是直接照耀的。于是“我”感恩情绪高涨。“我”对俾德丽采说:

“你在你的权力范围以内,

走尽了一切道路,用尽了一切方法,

把我从奴役状态引到了自由境界。

[166]

往事不堪回首,如今被奴役的灵魂终于从肉体中解放出来了。拉开距离的观照让“我”信心百倍。圣徒又对“我”说,“我”应该努力观望天堂花园,这样眼光才会随着那光芒更好地上升。的确,对于形式美的凝望会更好地提升自我;而在人间对天堂的思念,会使人变成圣徒——如眼前这位圣伯纳特。“我”在他的谆谆诱导之下排除了杂念之后,终于看见了美丽的天后。然后“我”同伯纳特用目光的交流达到共鸣,以此来确证所见之物的真实性:

伯纳特看到了我的双眼渴切地

注视着他自己的光辉的源泉,

就把他的眼睛转向她,满怀着爱,

因此我更想再一次瞻仰王后的面容。

[167]

这一段的描述很好地体现了人的自我是如何样分裂,又是如何样统一的,以及自我意识的曲折与复杂性。同时这也是写作者与写作对象、与作品之间的微妙关系。从古至今,不论精神世界已发展得多么复杂,基本要素总是不变的。

第三十二歌描绘了一个神秘的圆形剧场(蔷薇花内部)。那里面是以自由意志来划分等级的。自由意志来自于:①天才的意识,②修炼的程度。首先,花园被分成两个基本部分,一边是象征永恒之爱的天后;另一边是经历了苦难,无比忠诚的约翰。

如今且惊叹上帝神妙的预见吧;

因为那神圣信心的两个方面相等,

都要使这座花园中的宝座坐满。

[168]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