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冰钰只感觉一种全新的作战方式在自己的眼前打开。
不说许冰钰在考虑全新的玩法,被厄运笼罩的战舰很快就开始接受厄运的洗礼。
一颗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小行星就那么突兀地出现在战舰前方并以极快的速度接近战舰,双方之间的距离之近让危险直接就进入倒计时阶段。
战舰的扫描设备发现飞速接近的小行星后,火控系统立刻就对其进行锁定。
对于一艘战舰来说,前方那个直径不过十几米的小行星实在不是什么危险,随便一炮就能轰得稀巴烂。
就算不用火力摧毁,这样的小行星护盾系统也能完完全全地扛下来它的撞击。
所以尽管这个小行星出现的非常神奇,可硅渊帝国的战舰和深红都没有把它当做一回事。
能主动摧毁肯定是要好过被动防御的。
战舰系统按照优先级启动了舰载激光炮,战舰的发射舱内还准备了专门用于破坏小行星的飞弹。
这种飞弹击中小行星后能够释放出一种高频震动,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小行星处于共振状态,从而破坏小行星的整体结构。
大中型战舰在太空中航行难免会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来自小行星的威胁。
那些在太空中游荡的小行星被各种星体的引力加速,其速度往往都能达到一个很可怕的数值,撞击到战舰上对护盾和本体都是会造成极大的负担,运气不好甚至有可能直接就毁了一艘战舰。
因此战舰上都会配置一定的武器专门来应付这些来自宇宙的杀手。
几门激光炮从战舰甲板下升了起来,火控系统已经完成了对小行星的锁定。
只要激光炮准备就绪立刻就可以开火击毁撞击过来的小行星。
这是战舰系统内部的逻辑计算结果。
结果刚刚把逻辑链列出来,火控系统就出现告警。
能够攻击到小行星的激光炮卡住了……
位于正上方甲板位置的激光炮被不知道从哪里飘过来的一节合金板恰好就给卡住了,没有上升到指定位置的激光炮自然也就无法解锁进行攻击。
其他几门激光炮也都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法解锁。
简单来说就是不能指望激光炮摧毁小行星了。
系统立刻启动b方案。
用于摧毁小行星的飞弹从发射舱内被弹射了出来。
嗯……也就是弹射了出来。
白色的飞弹借助着弹射一瞬间赋予的初速度慢慢悠悠地飘离战舰没有任何的动静。
在战舰系统的后台,飞弹尾部的推进装置成了红色,一连串的报警弹窗显示飞弹的推进装置出现了不明故障无法启动。
战舰系统都想过有朝一日还能用到c方案。
排序在c,那自然是前面攻击手段都报废的情况下才能出场的方案。
已经不是最优解的方案了。
就是用护盾去硬扛小行星的撞击。
淡色的护盾瞬间出现在战舰的前方,不远处就是呼啸而来的小行星。
战舰系统根据扫描回来的数据飞快地计算撞击释放的动能,以此来调整护盾的强度和战舰的动力系统。
这种规模的动能释放不可能完全被护盾所抵消,很大一部分会顺着护盾传递到战舰的身上,做好提前的应对措施能够把战舰的损失降到最低。
就在战舰系统疯狂进行运算的时候,战舰上忽然冒出几朵火花,挡在战舰前方的护盾扭曲了两下之后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