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隋唐群英传:最全隋唐演义 > 第858章 西魏王建元号永平(第1页)

第858章 西魏王建元号永平(第1页)

第八五八回西魏王建元号永平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二月十九日,瓦岗军在巩县设坛,魏公李密正式登基称王,号曰“西魏王”。为什么叫“西魏王”呢?他祖父在西魏当过魏公。所以,称为西魏王,国号也叫西魏。建元永平。等于他称王建元了。那么公元617年对于瓦岗来说就叫做永平元年。然后,大赦天下。其实,其他地方也赦不动,也就是瓦岗的势力范围内大赦天下。那些犯罪的全部释放还家。怎么呢?显示出李密新君新朝新气象,借此以收买人心呐。

那么有国号了,建了元了,首都定在什么地方啊?说还上瓦岗山?瓦岗山那是大根据地呀。但是,已然不符合现在这个“革命形势”发展了。“革命形势?”那可不是嘛,革这隋朝之命啊!现在得走出岗山。岗山作为基地,仍然派大将裴仁基他们守着,其他人等全都迁过来,就在巩县此地,以兴洛仓为中心重筑新城。就这座城方圆四十里地,营垒众多,沟堑条条,把这个地方打造得铜墙铁壁一般,进一步逼近东都洛阳。您别忘了,兴洛仓就在洛阳以东啊,就给你盯死了!

对于内部朝政,别看瓦岗现在势力没有扩展到全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李密在大隋王朝当官当那么多年,对隋朝的制度非常了解。于是,就仿照隋朝制度,以朝廷规格建立起自己全新的、完整的行政机构。而且大封群臣!那最重要的是两个人,一个程咬金,一个翟让。程咬金原来是瓦岗旧主,不能说人家禅让了,你就一脚把人踢开呀?程咬金还为王,为一字并肩王;说:“翟让呢?”翟让原来是一字并肩王。但,那一字并肩是跟程咬金并肩,现在李密成王了,怎么办呢?哎,你还是“一字并肩王”。只不过,这个“一字并肩王”换个名称叫“东郡王”。你愿意称“一字并肩王”也行,官面儿上称“东郡王”。而且,授以上柱国大司徒,权力仅次于李密,跟程咬金平起平坐。这也是李密对以翟让为首的、对自己有成见的瓦岗原始派进行的一次安慰。翟让也不能说什么呀,自己毕竟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王爷了,把翟让的嘴也算给堵住了。

那过去瓦岗的什么五虎上将、八彪十六骏这都不变,过去怎么着,现在怎么着,在爵位上还给你们有所提高,就在空衔儿上给你们都加官进爵。这样一来,瓦岗原来的贾柳楼弟兄也无话可说。

最重要的是对新投奔瓦岗的这些人李密是大加提拔。李玄英被正式提成副军师,地位仅次于军师徐懋功,有什么军事会议,人家也得参加,人家也进入了西魏国的最高决策层了。

不但如此,连刚刚在兴洛仓投降的那位兴洛仓的守将大胖子邴元真,也被封为右长使。“右长使?”啊,就相当于参谋长啊。哎呦……把这老邴给乐的,“多谢陛下!臣一定誓死效忠陛下!”

其他人都撇嘴呀,心说话:就你?还誓死效忠?你要是能誓死效忠,那你就不会投降我们了!

但是李密把人家封为右长使。

哎呦……刚刚投降李密的这些隋朝将领一下子心中也高兴了,对李密感恩戴德呀。而且认为:其实我们之间的关系比李密跟原来瓦岗军的关系更铁!怎么呢?我们可都是大隋朝的旧官员呐,我们懂得规矩呀。那一群山林草寇,他们懂什么呀?我们得好好效忠这一个王子。未来,我们就是统一天下、建立勋业的开国功臣。我们得比原来那贾柳楼这些弟兄还得高一层!我们得把他们踩下去!

这一下子,无形当中西魏国、瓦岗寨就开始分裂了。这其中就分出几派去:有瓦岗的原始派。那是以翟让为代表的;有瓦岗旧贵派,那是以程咬金、秦琼这一帮贾柳楼弟兄为代表的;有瓦岗新贵派,那是以李密、邴元真、李玄英这一批人为代表的。这三派当中,李密跟瓦岗的新贵、旧贵之间有密切关系。但是,跟瓦岗原始派有点不对付;瓦岗原始派跟瓦岗旧贵派他们之间关系好,并肩作战十多年了,所以,没太大矛盾。但是,与瓦岗新贵派有很大的冲突;瓦岗的新贵派,表面上好像跟瓦岗原始派、瓦岗旧贵派客客气气。是因为他们现在还没有完全掌握瓦岗大权。一旦掌握瓦岗大权,他们从骨子里头其实是看不惯瓦岗原来的旧贵派和瓦岗原始派的,他们一定会把这两派踩在脚下……这瓦岗西魏国表面上就如同秋天的湖水一般,表面波澜不惊。但是,您别往底下去,下面是暗潮涌动啊!就埋下祸根了。

李密大封新降之人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怎么?李密以此作为宣传点,用魏王的名义传檄天下,号召天下各路反王纷纷来归降:“只要你们肯投奔我西魏国,我西魏国大门永远向尔等敞开呀!欢迎大家归降啊!”

这檄文传遍天下,一时之间,黄河以南、江淮以北这一带地区轰动了。很多的小股武装一听说瓦岗现在又立新君了,这新君乃是贵族的李密,合计合计:“咱们就一百来人。”“唉!我就五百来人。”“我虽然一千多人,这老吵家窝子,我们估摸着也没办法纵横天下,更没希望能够夺得天下当皇帝呀。”“既然如此,干脆,我们投奔大头去吧!投奔瓦岗、投奔西魏,跟着西魏王,我们能够成为开国的功勋,比我们小打小闹瞎折腾强……”所以,黄河以南、江淮以北这广大地区的这些反王、武装势力、起义的队伍纷纷响应啊,很多都宣布要效忠西魏国、效忠西魏王。像什么孟让、郝孝德、王德仁、房献伯、长平的李士才、淮阳的魏六儿、李德谦、谯郡的张迁、黑社、白设、魏郡的李文相、济北的张青特、上洛的周比洮、胡驴贼……等等等等,竞皆来归!

您听这名字,有那名字比较文雅一些,但也有一些,像什么胡驴贼呀、魏六儿啊,这一听就是地痞流氓,就是那些滚了马的强盗,就是道德不怎么高的人。这些人也都归顺了瓦岗、归顺了西魏。

自然,有些人是瓦岗军原来不收的。程咬金当政的时候,那贾柳楼弟兄对来投降归顺的都是有鉴别的,不是什么人都要。像什么胡驴贼这种,根本就不要,笑脸打发了:“嘿,我们这地方庙小养不了您,您呐,哎,别处去投奔吧……”怎么呢?你政审不过关的,你道德不行的,我要你干嘛呀?

但现在李密不管,只要来投我,张开怀抱等着,欢迎啊!这表现了李密更大的胸怀。但同时,西魏瓦岗也是泥沙俱下,鱼目混珠、鱼龙混杂。这人他就不一样了,跟程咬金当大德天子时就截然不同了,那不再是钢板一块了,内部就开始分帮立派了。

尤其刚刚归顺的,自然就被那些新贵拉拢过去了:“你刚来的,不属于原来瓦岗旧队伍。来,来,跟着我们,跟着我们!我们跟西魏王好,我们都是新来的,咱新来的要团结起来,咱们要拧成一股绳。对外,帮着西魏王经城略地;对内,咱也得争权夺力,把这权力都争到咱们手里头。咱们未来作为开国功臣,那就是一等功臣呐!咱是跟着西魏王的,那跟他们不一样。他们原来是跟着程咬金的……”

内部慢慢地分裂了。为什么后来有段书叫“瓦岗散将”呢?瓦岗散将不是说贾柳楼弟兄散。贾柳楼弟兄基本没散,一直铁板一块。除了那么几个人,那没办法,四十六人组成的团队难免有一两个,那跟大家的意见不一致的。但绝大多数仍然团结在一起,一直走到终点,这是难能可贵的。咱讲到那个地方的时候,还自有细述。那不是像有些人说的:“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不是那回事!

瓦岗散将主要是瓦岗这几派分崩离析了。为什么会分崩离析?那就因为刚开始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产生裂痕了。短短一两年,平地起高楼,又从高楼崩塌呀。为什么我们说书啊?这是古人的教训,到我们今天应该吸取。说:“我们今天不打仗了,生活在和平时期了,这种建国的教训,我们怎么汲取呀?”你开公司吧?你做买卖吧?你在一个单位里当领导吧?一样!你开公司,跟着自己刚开始干的那几个元老,跟未来空降过来的、你从外边招过来的那些高管之间,必然有矛盾。你怎么能够缓和他们之间的矛盾,怎么能够调和他们之间矛盾,一起为公司往前发展做推动力,而不要成内卷、内耗?这不就是可以从历史上汲取经验教训吗?

李密光看到大了,光用这看似广阔的胸襟什么人都包容了。但是,没能够给他们工作做到位,没能够把他们和原来瓦岗旧势力有机的融为一体。所以,一时间振奋起来了。但是,振也迅速,败也迅速。这叫什么呢?这就叫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呢!历史的周期率就在这里呢!

当然,李密也没看到这个。一看大家纷纷来归,李密高兴了。对只要投奔自己的各路反王,以礼相待,全部封官赐爵。而且呢,用人不疑——你们照样带领你们本部人马。我不是把你们本部人马给收编了、改编了。你们不必担心。你原来带一百人,还给你一百人。甚至我还拨给点人;你带一千人,还带一千人。这么打消这些人的顾虑。

哎呦,这一下子,李密西魏王的美誉是传遍中原。来归降的人是天天络绎不绝。李密的队伍迅速扩大到几十万,比原来瓦岗二十万扩大了,翻了一倍多!

这一下子,人也有了,城也建好了,就得继续自己的战略了。自己的战略目标没变,就是东都洛阳!但是,李密觉得:现在,我不能直接打洛阳。怎么?这个洛阳确实不好打,城坚池深。我现在先把洛阳另外一条供应链给它掐断!洛阳两大动脉呀,一个兴洛仓,我已然夺到手里了;还有一个大粮仓,那就是回洛仓。我如果再把回洛仓夺了,这两个粮仓,我全拿过来,一掐掐死了,你洛阳不战自溃呀!你从哪儿弄粮食去?那么多人,你怎么吃饭呀,啊?所以,李密下一个目标就把眼睛放到了回洛仓上了。赶紧出兵,把回洛仓给占了!“谁去占回洛仓?”

“我!”大将拼命三郎王勇王伯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