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帝国的朝阳 > 第373部分(第2页)

第373部分(第2页)

张佩伦并没有出言宽慰李鸿章,而只是道出了一句事实。唐浩然是一个讲信义念旧情的人,对于这一点,可以从其同张之洞之间的关系上窥知一二。即便是张之洞有负于他,其又岂因此而对张之洞怀恨在心,这么多年他对张之洞的帮助,可不止一次两次。可以说正是凭着他的帮助和支持,才有了张之洞今天的三分之势。

他的话让李鸿章点点头,

“子然,是个信人,若是……想来经方他们一生衣食无忧,应是没有问题,便是我北洋门下,想来也会得到任用,哎……”

重重的发出一声叹息,李鸿章闭上了眼睛,那年迈且,充满病容的脸庞上尽是可惜之色好一会儿他才开口说道。

“我怕,我怕经方会毁掉在一起!毕竟……哎”

一声叹息之后,李鸿章有些无力的摇了摇手,

“儿孙自有儿孙福吧,若是到了那天,但愿他唐浩然能念上两份旧情,也算是对得起老夫了!”(未完待续。)

第228章 北洋无男儿?(求月票)

十年前的“壬辰事变”改变了许多事情,从以“八督议政”为标志的地方势力的崛起,再到地方上大办洋务,操练新军。太多的变化,让人应不暇接。

不过对于地方而言,最大的变化恐怕当数北洋,当属北洋舰队。毕竟那一年北洋失去了旅顺港,失去了旅顺的船坞,要塞。

也正因如此,为北洋舰队另辟母港则成为北洋衙门的当务之急,当时,摆在北洋面前的有多个选择,山东的胶州湾,福建的三门湾还有台湾的基隆,在这些选择之中,最终李鸿章选中了胶州湾作为北洋舰队的母港。

经过十年的建设,胶州湾当年那片荒芜的海滩,已经变成了一座初具规模的海滨小城,港口,船坞等各种设施散布在胶澳半岛,这里成为是南中国最大的海军基地。

昨天碧空如洗,港口那一艘艘战舰,彩旗飘扬。李鸿章在一大群官员、随从的簇拥下,登上了胶澳山炮台。

胶澳山炮台是胶澳要塞的核心,在这座海拔只有百多米的胶澳山上建有要塞地下指挥部。可以说是关内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完善的地下军事建筑。

在炮位上,数门12英寸管退要塞火炮巍然雄峙,炮口直指大海,而与一旁,有可见数门十英寸速射炮。

走到一门十二英寸大炮边,李鸿章看了一眼炮身上的铭文。并不是洋文,而是他所熟悉的方块字。

“12英寸要塞炮,东三省兵工厂造”

简单的十几个字里。却透露出许多信息。这些大炮都是东北制造的。堂堂北洋的军港,所用大炮却是有东北制造,传出去定会被人轻视了。

可作为北洋的主持人,李鸿章非常清楚,相比于关内,东北的军事工业可谓是非常发达,莫说是要塞所用12英寸巨炮,便是北洋新军所用的步枪。也是由东三省兵工厂提供图纸生产,甚至最初制造的步枪,也是有东三省兵工厂提供零件,北洋机器局组装而成。

修建胶澳要塞时,李鸿章最初并没有考虑从东北购买武器,他属意的是德国的克虏伯大炮,但最终,他却无法拒绝性能更先进,价格更低廉的东三省兵工厂制造的巨炮。

正应为了解,所以在看到东三省兵工厂的标志时。李鸿章的,脸上没有一丝异样。他只是在巨炮边驻足片刻,然后便继续朝炮台边走去。

站立于要塞边极目远眺,春日的阳光洒在碧波荡漾的港湾上,泛起万点金鳞似的光波。周围的山岭上,各海岸炮中的雄姿隐约可见。

盛宣怀跟在李鸿章身旁,眯缝着眼,东张西望,像孩子似的对一切都充满新鲜好奇的感觉。

李鸿章看他那样子,禁不住笑着说到:

“杏荪是第一次来胶澳?”

中堂大人的问题让盛宣怀连忙点头应到:

“是啊,早听说胶澳港乃是东亚第一良港,第一要塞,今日得见,方知此言不谬!”

点点头李鸿章回答道:

“不容易啊,胶澳港建设十年,耗银千万,方有了今日之规模……”

提及这座要塞李鸿章便来了兴致,一一指点着对盛宣怀说到:

“你看这港内的码头和锚地,可驻泊北洋海军的全部舰艇;周围山岭上,遍布海岸炮台,计有四十余门巨炮控制着方圆数十里的海面;再看这港内,电报局、机器厂、弁兵医院、水雷营……一应俱全。”

中堂大人的如数家珍,使得盛宣怀惊叹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