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帝国的朝阳 > 第291部分(第2页)

第291部分(第2页)

原本按唐浩然的估计,在东三省建省十年后,其人口将超过3000万人,这是借鉴历史上的数字,当然,这也于政府行为的鼓励移民有很大的关系,但自己显然忽视了在自己的重视下,东北对移民的渴求,使得政府移民机构以公司通过各种渠道吸纳关内各省移民。

而政府垫付船票、车票以及安家费,更是进一步刺激着移民的涌入,在政府的鼓励下,源源不断的移民涌入东三省,非其速度远超过另一个时空,甚至就连同远至四川、湖南、江西等地百姓都加入到闯关东的行列之中,那些南方移民甚至给东北带来了大米种植业。

而按移民署的乐观估计,在“一四计划”完成时,东北人口将突破2000万人,在“二四计划”期间,东北人口将会突破3500万大关,甚至可能接受4000万。届时多年来制约东北的人力资源不足的局面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换句话来说,到时候,东北非但在工业上、经济上具备入关的前提条件,同样在人口上,也将具备进关的条件,8年的时间,足够东北培养出数百万接受小学教育的青年,更重要的数十万接受中学教育的青年以及大量的大学生,相比于军队他们才是统一中国的关键。

就像后世的那句话一样,没有八年时间培养的十几万干部,谈什么打天下。而现在,东北需要的就是这个八年,这个旨在积聚力量、培养干部的八年。而不是凭着一时武勇,夺取天下后却不知如何治理,最终功亏一篑的“匹夫之勇”。

可现在的问题在于,且不说关内,就是俄国人,也没打算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时间!这次俄国人对铁路提出的要求,让唐浩然的心中顿时生出了警惕之意,如果说相比于这个时代的政治人物,唐浩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就是能够把目光看得更远,在他看来,中俄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势必导致战争,也正因如此,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俄国人只是在试探自己,可试探之后呢?

一年后,两年后,俄国人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他们会不会因对日本的吞并,导致其野心急剧膨胀,进而选择武力?如果选择武力的话,那么东北又将如何抵挡俄国人的入侵?

仅只是依靠二十二个混成旅以及三个独立团,能够完阻挡俄国人的脚步吗?

陆军混成旅,这是东北建省后朝鲜新军改变为东北军后,最大的一个变化,这是鉴于“壬辰之战”期间,军队师团级作战表现欠佳的局面,在对部队进行的适当的整编。在这个时空中混成旅无疑是一个新鲜的编制,其是由步兵、骑兵、炮兵、工兵等各种兵混合编成的独立旅。一个混成旅通常约有4500多人,与团相比其因是步、骑、炮、工等各种兵混合单位,从而使得他的独立战斗力大于团,但与师相比,因其人数只有步兵师的三分之一,进而更容易指挥。

当然,相比于步兵团,混成旅最大的好处就是易于扩编,在战争时期,通过对各单的扩充,可以很轻易的扩编为师级单位,从而达到扩军的目的。

计划看似美好,甚至在唐浩然的这个方案,更是得到德国教官团的一至称赞,可现实问题在于,即便是对二十二个混成旅整编,直到现在都没有完成,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军官,没有足够全格而又称职的旅长,甚至就连团长都是勉强堪用。

试问,一支这样的军队,又如何能够抵挡几十万俄**队的进攻?除非……想到那个杀手锏。唐浩然的眉头微微一皱,在战争中,自己绝不会吝惜对其的使用,只要能够保证战争的胜利。但是问题在于……战争又岂只是靠几件新式武器就能取得胜利的?

“眷诚,你看过徐铁珊的那本《远东纪行》吗?”

收回心中那些杂乱思绪的唐浩然突然又把话题一转,提到了徐铁珊著写的游记,去年也曾在东北卖得洛阳纸贵。

“回然帅,那本书确实也曾看过!”

詹天佑显然有些不甚明白大帅话里的意思,那本书去年那般火热,他又焉能不看,更何况这徐铁珊现在可还是东北鼎鼎大名大商人,非但开辟了赴蒙商路,更于东北商界鼓吹修建进蒙铁路,甚至还吸纳了不少山西土财主的投资。

对于此人和他写的书,詹天佑又焉能不看?但那本书有什么不同之处?也不过就是一篇游记,如此而已。

“眷诚,你可知道,那本书里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反问之余,唐浩然从雪茄烟内取出了一根雪茄来,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往往意味着他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他需要用雪茄烟来缓解内心的沉重。

“嗯?这……”

双目微睁,詹天佑有些不解的看着大帅,同时又试探着说道。

“是西伯利亚铁路?”(未完待续。)

第122章 滨江(求月票)

西伯利亚铁路!

在詹天佑,甚至任何一个关注远东局势的外交官和观察家眼中,都深知这条铁路的修建对远东局势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了这条铁路远在欧洲的俄国便可以把手伸进亚洲,伸进远东。正因如此,大家伙才会对这条铁路如此警惕,甚至这条铁路从一开始修建,就向世人显示着其影响力——其直接导致“皇太子刺杀案”以及随之而来以日本灭国作为代价的日俄战争。

一条铁路改变了远东的局势,毁灭了一个国家!至少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任何一条铁路能有如此这般的影响力。

实际上,相比于对日本的影响力,西伯利亚铁路对中国的影响无疑更为直接,对中国的威胁更大,毕竟两国直接陆上接壤,使得中国不得不直接面对来自俄国的威胁。对于东北而言,这条铁路势必将会导致东北与向东扩张的俄国发生矛盾。甚至就是眼下,这种因铁路激起的矛盾都已经产生了。

而且这种矛盾正在一步步的朝着不可调和的方向滑去,甚至在东北的一些相对激起的观点看来“西伯利亚铁路每向东延伸一尺,战争就愈进一尺”。

而在徐铁珊的游记中,同样有与铁路修建相关的记载,同样也隐隐提到这条铁路对东北安全的威胁,以及对未来东北安全的忧虑。对此詹天佑自然注意到了,可他没想到自己的答案,换来的却是大帅摇头否认。

“乌苏里沿岸的水稻很香。甚至江南的米更香!”

出人意料的是。唐浩然却然提到了另一件事。在《游记》中只用了很少的篇章描述的事情,甚至一笔带来,不为人注意到的一个事实——日本移民!几乎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细节,但他却不能不注意到这一历史上所未曾有的变化。

“啊……”

詹天佑先是一愣,随后像是恍然大悟似的说道。

“然帅,您指的是日本移民?”

水稻!

对于是食用面包和面粉俄罗斯人来说,是一种新鲜的农作物,这完全是日本移民带去作物。过去,日本与俄罗斯是两个国家,纵是日本人有意,亦很难移居远东,可在俄罗斯吞并日本后,日本与俄罗斯成为了同一个国家,一方面是土地狭窄岛屿,一方面是辽阔的大陆,自然吸引了许多日本人。

在日本灭亡后,虽说有许多爱国的日本人流亡海外。但还有数十万日本人为了生计而移民到远东,他们多是一些无地的穷苦农民。那些穷苦农民在远东开垦荒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而俄国需要这些外来移民去垦荒,甚至需要这些三等国民去“充实”广阔的远东以及西伯利亚。

在这种互取所需之下,日本移民正在一步步的充实着远东,充实着西伯利亚。而在徐铁珊的游记之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