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帝国的朝阳 > 第108部分(第3页)

第108部分(第3页)

这个唐子然啊!

一声叹息后,李鸿章无奈的说道。

“待回天津后,幼樵你去给学堂送两千两银子,就说是衙门里送去的,若他日有所需,尽管来衙门上找我,他唐子然去朝鲜后,从咱们这挖了几十人,这同文学堂的人,咱们也得留意下,他日派往洋行,不若进衙门里领个差事!”

张佩纶一听,顿时明白了这位岳父的心思,自己这个岳父的肚量是他人难以岂及的,想来能成今日之业,与这肚量有很大的关系,对唐子然那边又岂只是欣赏,而这欣赏,怕更多的还是惜其之才,所以才会对其会百般容忍,以用其才。

看来不出两三年,那唐子然必定会入幕了!

张佩纶的想法亦是盛宣怀的想法,瞧着眼前的这一幕,盛宣怀的心思顿时一沉,那到了嘴边的赞言却是生生收了回来,而目光似乎并未投在他身上的李鸿章却又接着说道。

“子然于仁川办了那么多差事,虽说都打着北洋公司的名,可终归不是咱北洋的!”

这一声叹之后,李鸿章瞧着众人,心知众人心间想法的他又把话峰一转。

“他在朝鲜办三四年的差事之后,只怕咱北洋办几十年洋务积下的家底,人家是看不上眼的!”

这一句话,与基说是叹息,倒不如说是在安众人的心思,李鸿章办洋务,除去陆水师靠的是千方百计的从朝廷弄银子外,其它的洋务工厂大都是借助门下幕员之力,他自然知道于这些幕员来说,他们自不乐意见着唐子然在洋务工厂里插上一脚,可他们又那里明白,再过上个几年,他唐子然是绝计看不上那洋务工厂的。

“可不是,前阵子,炳华来了一封信,在信里说,平壤一带煤矿非但出产质优不逊威尔士之白煤,且大都皆是露天矿,其开采成本极廉,以开平矿为例,煤出井每吨1两有奇,而平壤露出白煤,吨不过4钱,且其煤质亦远优于开平……”

唐廷枢这会与其说是在顺着大人的话称赞统监府创办的洋务企业,倒不如说是展露出对朝鲜煤矿的野心,因为矿师大都出自开平的关系,所以他自然清楚平壤煤矿的情况。

“自海军成师以来,海军苦于白煤不足之困,威尔士白煤者价高,开平煤烟大,大人,现在朝鲜既出白煤,是否可以矿局之名于朝鲜开采新矿,以济军需?”

唐廷枢的话让李鸿章先是看着唐廷枢,沉默好一会之后方才说道,

“子然前阵子派了人过来,请于平壤设海军燃烧料厂,以供北洋海军之用,建时,你倒是和他想到一块去了!”

李鸿章的话只让唐廷枢的脸色顿时一阵尴尬,就在一时窘迫间却又听李鸿章说道。

“既然矿局想于朝鲜设矿,就去和子然的那个什么北洋矿业谈谈,单有一个开平矿,又岂够中国之用。”

一言挽回了幕员的面子后,李鸿章朝着车窗外看了一眼,自言自语道:

“听说,仁汉铁路筑通了,这子然筑路之快,到是远超国内啊!”

(李鸿章,这个人在历史上是极为复杂的,有人说他是卖国贼,亦有人说他是改革者,但至少有一点,在晚清诸臣之中李鸿章是个能办事的人,也是唯一会办事的人,同样,他也会用办事之人。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150536833欢迎你的加入。)(未完待续……)

第77章 不下(第一更,求月票!)

“咣铛、咣铛……”的声音在晃动的车厢里回响着,并不算宽敞的车厢是简陋的,木制的车厢依还泛着一股油漆味,这车厢的车窗甚至连玻璃窗都没有装,车厢里的乘客里坐在简陋的木椅上,乘客们大都是好奇的看着车外,伴着火车“咣铛、咣铛”的响声,往着仁川赶去。火车尾部的车厢是客货混装,除去沿着车厢四周的几张木条椅供作人外,倒像是开了窗的货车厢,除了坐人外,还负责运输货物,什么土产之类的都不算稀奇,夸张的是还拉牲畜,甚至就是在这节车厢里,还坐着一头老水牛。

不过,这种简陋的车厢,也就那么几节,十三节车厢里,如此这般简陋的车厢共有六节,除去车头和煤车占去的两节以及两节货车厢外,剩下的三节车厢虽瞧着依然简陋,但至少有了玻璃窗,使得车上的乘客无须像那几节车厢的乘客一般,忍受着风吹之苦,但相应的这里的票价自然也高了些,因此相比于后车厢的拥挤,这三节车厢里的乘客并不多,甚至就是在三等车厢里,也只有几十人,至于带着软坐、炭炉的一等车厢内,却只有十几名乘客。

这不是火车!是汽车!

每当火车行驶时的颠簸感传来的时候,唐浩然的心底总会冒出这样的念头,火车之所以颠簸是因为这个时代的铁轨长度有限,每根铁轨不到2米长,太多的连接面使得火车在行驶时,总会产生些许颠簸感。

而且如果以后世的标准来说。仁汉铁路并不算是“标准铁路”。为了节省成本。仁汉铁路借鉴了军用轻便铁路的筑建标准,使得其标准稍逊于营运铁路,从而加快了施工速度,不过与普通的手压式军用轻便铁路不同的是,其路基标准是按准轨修建,而铺设的路轨却是20磅轻轨,轨距亦是较窄的米轨。而这一系列的措施保证了以最快的时间、最少的成本筑通这条铁路——仅花费52。4万元,便筑通35。4公里的仁汉铁路。从而将仁川与汉城联为一体。

“汉城至平壤间的铁路为260公里,沿途共有36个火车站,包括站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