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帝国的朝阳 > 第101部分(第2页)

第101部分(第2页)

在解释之余,郑廷襄的面上显得有些得意,他确实有得意的理由,虽说这迫击炮与手榴弹、桥夹等都是由唐浩然设计,但却是由他加以完善的,尤其是在迫击炮的设计完善中,他更是充分展示了作为机械工程师的才华,从脚架,到万向节的设计,再到炮弹设计以及材料的选用。

“先打上两炮让大家伙看看吧!”

瞧着那迫击炮,唐浩然只是笑点下头,论及设备机器厂可不见得比抗战时根据地的设备差上多少,至少品种齐全,如蒸气锤之类的设备,更是根据地兵工厂所没有的,只要自己稍加提示,工厂能造出如手榴弹、迫击炮之类“划时代”的武器,倒也在意料之中。

四门迫击炮一字排列于“火炮靶场”,这是警察部直属的“礼炮队”训练操作克虏伯行营炮的靶场,当然“礼炮队”只是对外的称谓,对内,其却是警察部所属的唯一的炮兵。

在众人的注视中,工厂中的炮手将火药包用铁丝捆扎于尾翼处,每门炮都准备了十发炮弹,六斤重的炮弹置于地上,每门炮四名炮手,甚至就连郑廷襄自己,都充当了炮手,瞧着这一幕,唐浩然的唇角一扬,瞬间便明白了郑廷襄的想法,他是想给予大家以震撼。

曾目睹过“礼炮队”射击训练的唐浩然,曾目睹过一分两发的“速射”,但如若与迫击炮的速射相比起来,那根本就是瘸子同博尔特在赛跑。

众目期待中,郑廷襄的嗓间猛然迸发出几个字来。

“预备……放!”

下一瞬间,装填手立即抱起炮弹,立于炮口将炮弹装入炮膛,在弯腰避开炮口冲击的同时,又拿起了另一枚炮弹。

“嗵、嗵……”

并不算震耳,甚至有些沉闷的炮声中,炮弹一发发的打出了弹膛,不过数秒后,众人却被千米外的爆炸声和爆烟所吸引,炮弹一发接一发的爆炸,只是二十余秒的时间,十发炮弹便以打尽,靶场尽头完全为一片硝烟所笼罩。

四门迫击炮打出几十门大炮的火力,只让商德全、吴鼎元这两位曾于德国学习炮兵的警察部主官,无不是愣头愣脑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幕,若非亲眼所见,两人一定会以为这是笑话,可现在,他们却完全被迫击炮所展现的火力给惊呆了。

“这,这怎么可能!打的这么快!”(未完待续……)

第65章 金山(第一更,求月票!)

技术变革!

即便是在回到南别宫一个多钟头后,唐浩然的眼前依然会不时的浮现出于炮靶场上,商德全等人满面惊骇的模样,他们无不被迫击炮于靶场上的表现给惊呆了,分钟射速25…30发,论极火力一门迫击炮等于十二至十五门行营炮,尽管81毫米迫击炮弹丸重量以及射程皆不及75行营炮,但其展现出的潜力,却是商德全等人无法忽视的。

炮重尚不及百斤,造价不过百余元,军事技术变革的威力,第一次真真正正的展现在商德全等人的眼中,即便是对于唐浩然来说,尽管领先百年的见识,使得他明白,那些81毫米迫击炮,看似先进,可实际上却有着其不足——如其发射药用的是碣色火药,炸药亦是普通黑火药。

现在看似自己抓住了技术变革,但实际上,却只是抓住了表面。或许旁人会为手榴弹、迫击炮的发明而欢欣鼓舞,想象着用手榴弹、迫击炮粉碎敌人,主宰战场,可对于唐浩然来说,他却清楚的知道,现在这一切不过只是刚刚开始。

只有真正意义上抓住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场技术变革,并以此推动国家的工业化,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心的中那个“强国梦”,从而从根本上扭转悲惨的近代中国历史。

技术变革……

念叨着这个词,唐浩然回到了书房之中,在书房中回忆起自己所了解的与技术有关的记忆,当然更多的却是能够直接转化成金钱。准确的来说是投资后可以迅速回报高额利润的暴利产业。从而令其成为支持自己推行新政的资金之源。

什么样的产业可以迅速带来金钱呢?

首先。唐浩然还是选择了自己最为熟悉的金属以及其相关的冶炼技术,毕竟于大学时自己所学的就是冶金,虽说从事是的炼钢,但因专业关系对于诸如电解铜、电解铝等有色金属冶炼亦有一定的了解。

“电解铝……”

看着写在纸上的这三字,唐浩然心底却是泛起五味来,若是能穿越到十年前,凭着电解铝,没准自己就能挣到几百甚至上千万两银子。毕竟在霍尔发明冰晶石…氧化铝熔盐电解法之前,铝是如黄金一般宝贵的稀有金属。

心道着可惜的同时,黄金这两个字却又于脑海中浮现出来。

“黄金!”

唐浩然的眼前突然一亮,像是想起什么似的,连忙与纸上写上另外三个字。

“氰化法!”

或许对于别人来说,他们无法意识到“氰化法”对黄金的意义,但在读大学时唐浩然却因为兴趣的关系,看过一篇南非金矿的资料。

在历史上,南非“淘金潮”可谓是一波三折,从1884年6月。一个纳塔的探险家宣布在迪卡普地区一个叫做巴伯顿的小村子附近发现了有开采价值的金矿,随后。几乎每一天都有人宣布新的金矿发现,这个偏僻的角落迅速成了世界的焦点。由此标志着南非“淘金热”的开始,一时间,南部非洲的资金都被吸引到这个毫不起眼的地方了,各式各样的矿业公司也迅速组建起来,巴伯顿小镇上的股票交易所成了最火热的地方。

在随后的一年中,与金矿有关的矿业公司股票被推得最高,甚至有一些股票从每股1英镑很快就被炒到了每股105英镑,让那些最初的投资人们狠狠地赚了一大笔。但是能够进行生产的公司实际上很少,绝大多数公司根本就没有发现过金矿,即使是真地发现了金矿的那些公司,绝大多数也因为产出率太低而没有开采价值。

而在众多公司中,却只有5家具有经济性,在这一消息传出后,当初投资金矿的投资人损失可就大了,特别是那些远在伦敦的投资人,几乎血本无归。1885年中,谁再说去南非这个地方投资金矿,可是要被笑话的。泡沫破碎后,整个南非只有布莱的示巴公司还在运作,1万3千吨石头最终出产了5万盎司黄金,每吨120克。

总是有人不死心的。不过这一次,地点不在德兰士瓦东部了,而是跑到了中南部。1886年,一个澳大利亚的冒险家哈里森,路过比勒陀利亚以南60公里的一个叫做郎拉赫特的农场。本来哈里森是要去巴伯顿试试自己的运气的,不过这里的寡妇农场主乌斯图岑让哈里森以及他一个叫沃克的英国煤矿矿工一起给她盖几间房子,所以两个人就在这里停留下来。无意间,两个人发现这个农场的石头有些奇怪,按照哈里森在澳大利亚淘金的经验,判定这里面有可能有金子。4月,两个人与乌斯图岑家族签了合同,允许他们来勘探金子。5月份,哈里森就宣布发现了金矿,匆匆跑到比勒陀利亚,见到了德兰士瓦总统克鲁格。按照德兰士瓦政府当时的政策,哈里森免费得到了一个地块可以进行开采,不过哈里森很快就用10英镑的代价把地块卖了。而发现这个金矿的哈里森并不知道,这底下,蕴藏着比当时世界上所有的金子都多的黄金。

郎拉赫特农场处在德兰士瓦中南部的白水岭山脉。哈里森发现的含有金子的石头就是在白水岭发现的,一年后,白水岭一带就已经非常热闹了,每天都有来自南部非洲各个角落的淘金者到达,很多人从德兰士瓦东部来,带着自己的淘金工具。不过白水岭的金子和其他地方的都不一样。白水岭的金子长在石头里面,而这个石头还非常坚硬。开采石头还不算难,但是要想把石头里面的金子弄出来,必须用蒸汽机来把石头粉碎,这可不是没什么资金的淘金者玩得起的。

虽说采金子的速度太慢,但是不能耽误买地。于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