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帝国的朝阳 > 第48部分(第3页)

第48部分(第3页)

而现在,他不过只是把百年后的一个“成功案例”摆到了翁同龢的面前,他心知翁同龢等人的保守,同样也知道,什么是他们难以拒绝的。

“以一地而为举国之先!”

翁同龢看着唐浩然,在他说出这句话后,先是一阵思索,而后又反问道。

“莫非子然所说是如台湾的刘铭传一般“以一岛基国之富强”,以一地先推行以新政?”

在唐浩然以“一地而为举国之先”的时候,翁同龢自然先想到了台湾了,毕竟台湾建省时,刘铭传亦有同样的言语。

“嗯!确实有几分近似!”

见翁同龢主动提及台湾,唐浩然的心里不禁暗自一喜,既然他先提了台湾,总好过自己先前,台湾,不正是自己所求的吗?

“确实有几分相似,以台湾一隅之设施为全国之范,确实与子然所想有几分近似,诚如相爷所言,相比他省,于台湾实施新政,确有天然之好处,首先台湾远离大陆,孤悬于海外,且人口不过三百余万,于此推行维新新政,其阻力较小不说,且因其远离大陆,即便是新政推行期间,有所不妥,朝廷如相爷一般真见卓识者,亦可及时挽回,以免伤及大局……”

此时,唐浩然全是一副,提出于“台湾推行新政”者皆是翁同龢所言的模样,一副凝眉思索的为翁同龢的“新政”出谋划策状,在那里分析着与台湾实施新政的益处,便是精明如翁同龢,这会也不由自主的上了唐浩然的道,认同了于台湾推行新政的益处,他甚至隐约看到台湾新政功成之时,举国上下对他的称赞,进而一举掌握举国推行新政之权,到时候什么李合肥之流,岂不……

在唐浩然有意无意的引导之中,已经完全入其蛊中而不自知翁同龢的心里却又是一是浮现出一阵波滔,这若是于台湾试行新政,那么由谁去主持新政呢?难道还让他刘铭传去主持?想到刘铭传是李鸿章的人,他又岂能心甘,随后他的脑海中却又浮现出曾经的学生故旧,一一掂量之后,却又发现他们身上的不足之处,他们或许能做文章,能做诗词,但若是论办洋务、行新政,他们又岂是李鸿章之流的对手?办洋务也好、行新政也罢,归根到底,还是要办得比李合肥强,若不是然,岂不是徒惹人笑?心里这么思索着,最终他却又把视线落在唐浩然的身上。

“向朝廷推荐有为的人才,是我的责任、是我分内的事,何况子然之才,世人皆知,若老夫知而不荐,岂能为人臣?子然,你且回去,把你说的这个新政如何试行法!嗯,就是如何于台湾试行一事,写成一篇文章,他日得机,我定会进献于皇上,并向皇上推荐子然……”(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xiaoshuo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ddxiaoshuo微信公众号!)

第33章 师与徒

PS:看《帝国的朝阳》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起点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xiaoshuo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一场大雨在清晨时分下了下来,伴着阵阵春雷,瓢泼大雨遮天盖地的倾倒;大滴的雨点噼里啪啦的打在了灰色的房瓦上……这样的天气是没有生意的。几乎所有的店铺又重新打烊。已经出摊儿的小贩们又纷纷收拾家伙往回赶。

此时北京城成了雨的世界。

翁同龢到了军机处,见几间房都空落落的,只有看守太监和几个军机章京在忙着整理文卷,见他进来忙都垂手请安。

点下头翁同龢又问道:“礼亲王呢?”

自甲申更枢之后,表面上大清国权力中枢中,新军机以礼亲王世铎为首,总署则以贝勒奕劻为首,实际上则由甘为太后所驱使的醇亲王总揽一切,至于在更多的时候礼亲王世铎不过只是一个摆设。

“回大人话,”

一个军机章京微笑道。

“礼亲王,今个许是不来了……”

翁同龢一听,只是略点下头,在皇上亲政,世铎请解军机大臣职,但太后不允,虽说还当着他的军机大臣,但却很少过问政事,或者说,很少主动插手政事,于是便又问道:

那章京连忙回答道:

“皇上在养心殿……”

他没说完,翁同龢已转身出了军机处。

从军机处到养心殿只有咫尺之地,翁同龢赶到养心殿垂花门外时,已是浑身雪白。皇上的贴身太监太监王鉴见他进来,满面堆笑迎过来打千儿,一边忙着用衣袖拂去翁同龢身上些许雨水,一边笑说: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