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旁边守候的人,除了几个儿孙之外,还有几个郎中。
叶知秋他们赶到徐州的时候,范仲淹坐在床上,大口呼吸。旁边站着范仲淹的儿孙们。
范妙菡喜出望外,既然爷爷还能坐着,说明病情应该还不是很严重。说不定是父亲他们大惊小怪了。
范妙菡扑进爷爷怀里,又哭又笑道:“爷爷,你的病不要紧吧?害我好一阵担心,看你现在这个样子,还是不错。”说到这,范妙菡看了一眼父亲,那神情分明是在责怪父亲说谎骗自己。
他父亲范纯佑没有看他,在跟林忆、苏颂和叶知秋说话。他知道叶知秋是国舅,又是女儿范妙菡原来寄宿的孙家的原来的孩子。也听父亲说女儿好象喜欢他。所以,范纯佑对叶知秋格外留意一些。
传旨太监宣旨赐医之后,范妙菡也发觉不对劲了,因为爷爷没有看她,好象表情特别的痛苦。范妙菡这才有些紧张起来,回头望向叶知秋。
叶知秋叹了一口气。他知道,危重的病人,躺在床上人事不知固然非常危重。但是,这样端坐急促呼吸,却未必就是好事,有时间,反而是油尽灯枯的征兆!
叶知秋仔细观察,看见范仲淹在端坐呼吸的同时,有突然发作的咳嗽和暴喘,喉间痰鸣漉漉,不时弯腰呕吐。而吐出来的,都是一些涎沫。
范妙菡在他怀里呼唤他,可是他却恍若不知,再细看他的面色,灰暗无光,神情萎顿,整个人似睡似醒,但是,身体一直轻轻地发抖,好象非常冷似的()。再看他的手指甲,是紫暗色的,嘴唇也发绀。
还没有诊脉望舌,叶知秋单单从望诊,就已经感觉范仲淹病情危重。
他们三个里,林忆是侍御医之首,当然也就是他们这个医疗小组的组长。所以以他为主,诊察主要由他负责。
林忆详细问了发病经过,自然都是由范纯佑代为叙说的。林忆想让范仲淹躺下,范纯佑连说不行,那样父亲说胸痛,一直穿透到后背。
林忆只好任由他这样坐着,拿起他的手准备诊脉。突然咦了一声。看了苏颂和叶知秋一眼,把范仲淹的手掌抬起来,然后在他的手背上按了一下。立即就是一个凹坑。
林忆解开范仲淹的衣袍,察看他的胸腹,只见全身浮肿,连胸廓和肚脐都肿平了!
林忆又问了饮食和二便情况。得到范仲淹尿很少。不想吃东西,开始发病的时候,还能吃一点稀粥,但是吃了就觉得肚子胀得难受。
林忆提腕诊脉,当即脸色一变。又看了苏颂和叶知秋一眼。捋了捋胡子,又望舌,更是脸色大变。站起身,走到一边。示意苏颂过去诊察。
苏颂诊脉望舌之后,也是神色大变。走过来,捋着胡须,示意叶知秋过去。
叶知秋已经感觉到事情不妙,提腕诊脉,立即便知道林忆和苏颂为什么会脸上变色了。——范仲淹的脉是促脉,而且,还出现雀啄!这是一种心跳断续骤停的脉象,是七怪脉之一,是必死脉!
叶知秋再看舌象,更是心惊,范仲淹的舌头上,布满了紫黑瘀斑。
三阴寒凝,气化冰结;阴竭阳亡!。。
………【第213章 牛犊的方子】………
第213章 牛犊的方子
用西医的话来说,就是急性心衰()!
在没有现代化抢救手段的情况下,这等于宣告死刑。
叶知秋缓缓放开手走到一边。
范妙菡大眼睛一个个看着他们三人。当看到叶知秋也是一脸黯然,便知道事情已经绝望了。她无力地瘫在了爷爷的怀里。
范纯佑急忙把女儿搀扶起来。让她坐到一边。
林忆让那几个郎中,把前面用过的方子拿来,三人一一看了,都是很泄气,因为这几个郎中虽然是地方上的,但是医术当真不错,能用得的方子都用了,这些都没有效果()。林忆他们想不到更多可以用了方子。
范纯佑也发现问题不对。把林忆他们三个叫到了外面走廊上,虽然知道情况不妙,还是问道:“怎么样?”
林忆他们三人相互看了一眼,都一起缓缓摇头。林忆道:“病情危重,已然不治。很抱歉。”
范纯佑心中一阵悲凉,专门看了叶知秋一眼。因为叶知秋号称专门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如果他都没有办法,那只怕真的的没有用了。
叶知秋遗憾地两手一摊,道:“老伯这个病,跟以前的不一样,不是以前的病的突然发作,而是一个新的病。这个病应该是他老人家在青州染上的,由于缺医少药,以至病情危重。”
范纯佑道:“是,家父以前的病,虽然严重,但是还不是很危险。这次的病很怪。到了这里,只是外感了风寒,怕冷。请了当地郎中吃药,也没有吃好。突然就严重起来了。会不会是中邪了?”
宋朝是个不上不下的朝代,在个时代的人,还没有完全摆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