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吴永年走进会议室时。
眼前看到的是这样的一幅场景:
静静地坐在桌前,张晨只是翻看着手中的东西不知所觉,苗影静静地关上门站到他身后。
一直到苗影提醒他后才缓缓合上手中的文件夹。
“吴先生,多谢您能够过来!”
“哈哈哈,张总相召,那是吴某人的荣幸啊。”
张晨知道吴永年的为人,说他是野路子,游方的货郎恐怕也不会不合适,所以也没有跟他拐弯抹角,而是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想全资收购您手里的传呼机生产线,包括技术工人和技术资料等一切相关的东西。”
张晨的语气里虽然流露出了商量的余地,但是吴永年早就老成了狐狸,哪里听不出来这个年轻人事实上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即使他并不知道为什么张晨会有如此强烈的信心。
但是吴永年知道,他自己心动了。
因为这个曾经让吴家一度风光无限、一时无两的产业,从去年甚至更早开始,就已经渐渐露出了疲态,在年初的时候,由于决策的错误,甚至已经陷入了沉重的债务危机。
现在的吴氏传讯,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生机,而成为了一匹即将拖死老吴家的劣马。
只是,他想不出为什么张晨会要这样一个已经渐渐陷入死境的产业。
曾经的传呼机产业,甚至轰动了全国,吴永年也见识过异样的繁华,但是现如今的传呼产业,的确已经不行了,他不想坑张晨,原本他是打算靠沪城的地皮生意反手赚一手将债务清偿,然后取消这个产业,但是现在张晨的提议让他有些迟疑了。
“张总,我老吴不坑你,实话实说,现在的传呼产业…”
“吴先生,我知道您的意思,但是我跟您重复一次,我是因为有其他的需要才会全资收购您的这块产业,具体是什么我不能透露。”
张晨径直打断了吴永年的话。
毫无疑问,张晨的这句话彻底让吴永年动心了。(未完待续……)
新章节无法发布!
开个单章解释一下,免得各位不停地问候小白的节操,今天的新章节似乎有问题,一直传不上去,应该是不合适词语之类的,改了很多次都不行,在等待编辑的回复!请大家稍安勿躁,回头两章同时更新!
另外,借机求月票,这个月一定要求月票,看看《首富》到底有多少亲们在支持关注!有月票就都顶起来!(未完待续……)
第228章 高投资与零回报
浙东吴家在浙东金平市也算是一户门庭显贵的人家。
当然,在现代社会,尤其是新世纪马上就要一跃而过的时候,通常是谈不上门庭显贵这个说法的。
不过在金平当地,吴家有钱这个说法已经叫了很多年了,早先在90年代初甚至更早一些的时候,吴家是万元户的说法就已经不胫而走,一直到现在,当然,现在的吴家早就不是当初那个万元户吴家。
而是金平当地数一数二的大富豪。
不过当初吴家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曾经一度因为倒卖商品,被定性为从事投机倒把活动,吴永年貌似还被关过一段时间,等到后来沿海地区相继开辟经济区,政策转好之后,吴家才摘掉头上的帽子,一跃成为当地有名有姓的有钱人家。
因为早年的经历,吴永年在后来低调了很多,吴家基本上不掺和当地的事情,只管埋头挣钱,默默发财。
打一开始,刚刚进入九十年代没几年,吴永年当时由于生意上的事情去南方羊城等几个沿海的特区城市考察过一段时间。
当时国内的传呼业务刚刚兴趣,而吴家的祖产中一开始有做简单修理的业务,当时吴永年就看出来这个东西会火,所以通过生意上积累的一些关系,弄到。无。错。小说 m。quledu。com了相关的手续,竟然折腾出来一家生产传呼机的厂子。
传呼机这东西的技术含量在那个时候并不低,吴永年当初花费巨大养了一批搞通信和电子技术的老技术工人,这一干就干了将近五六年的时间。
最初几年厂里的订单就跟雪片似的三天两头往案头上飞。提货的人都在吴家的厂子外面排了老长的队,老吴家也的确靠这个发了不小的一笔财。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
手机在传呼机进入中国市场不到四年的时间后开始进入市场。随即而来的是老吴家的传呼机生产业务开始出现逐年下降,到最后变成了逐月下降甚至逐日下降的情况。更严重的时候前一个小时下的订单过了不到一个小时对方就会打电话来通知要取消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