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我可以坐在这里嘛?”
“哦!没事,您请!
(以下严重虚构!)张文林正在看一本有关地产方面的杂志,正看得入神,不经意间桌子对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站了一个年纪约莫在30左右的年轻男子。鼻梁上架着一副无框的玻璃眼镜,样貌看起来很清秀。
张文林并不以为意,而是接着低下头看手中的杂志。面前的茶杯里茶水已经不多了,对面的年轻人不知道什么时候给张文林添了一次水。他也没有发觉,一直到第二次的时候才意识到什么。
“哦!谢谢!谢谢!”
此刻。坐在对面的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年轻的马华腾。
1999年下半年,腾讯的注册用户不断上升,运营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大,而初创的腾讯很难应付这样的开支,寻找投资未果四处碰壁的情况下,正逢建国五十周年的庆典。
原本他是打算拿着相关的文件和资料到香港寻找境外的风投,但是困难同样巨大,听说香港各大财富家族的代表人都有可能被邀请参加这次国庆观礼,这才远赴首都试图碰一碰运气。
之所以选择在首都饭店住宿,事实上也同样是因为他知道那边的客人几乎都被安排住在首都饭店里,原本今天他是打算出去逛逛的,却不料外面下了大雨,这才到饭店的餐厅小坐一会儿,雨歇了,却又不想离开。
与张文林相遇,也只是一个偶然,但是现在,他并不知道这个看起来并不出众的男人极有可能会是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贵人。
见张文林看得出神,马华腾其实也有些心不在焉,他明白自己的时间并不能消耗在这里,但是现在的他很盲目,想要在茫茫人海里找到人哪里是那样容易的。
现在的他可不是后来的马大教主,不说一呼百应,找个人还是不难的。但是现在,他仅仅只是一个处于困境中急需投资的年轻创业者,而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足足过了半个多小时,张文林才放下手中的杂志,这上面有一篇文章很吸引他,原因便是上面有一篇文章在分析白湖湾集团的发展模式,不得不说,这个人的见解不俗。
即使是作为白湖湾集团名义上的总裁,但是张文林对白湖湾集团的掌控力和了解程度都不一定比任何人差,除了儿子张晨。
在这篇文章中,白湖湾集团唯一的弱势便在于没有形成庞大的广告投放群,目前仍然局限在南江省,而在国内的几大核心城市中却没有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事实上并不适合白湖湾商业集团这种彷佛天生就应该在大城市发展的新型商业模式。
张文林不得不承认,这个名为“隐为者”的作者很有一番见地,他甚至想见上此人一面,因此有些出神。
“您贵姓?”
张文林有些惊愕。
“哦!我姓张。”
“原来是张先生,我看您看这本杂志很入神,您是做房产的吗?”
马华腾的心情其实并不好,但是创业的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种敏锐性,他从对面那个男子的眼神中看得出这本杂志很吸引他,虽然他并不经营房产,但是也知道,这种杂志其实是一些二流的作者写的,上面吸引人的东西并不多,或者说噱头要大于实际意义。(未完待续……)
ps:群号439…778…960看正版想喷作者的希望大家都来!
第202章 人才难得
其实马华腾对房地产这个迥异的行业并不熟悉,甚至可以说是到了隔行如隔山的程度,让一个搞计算机的去分析房产,的确有些稀奇。
但是他懂经营。
中国有句古话,一通百通,不管什么事情,只要抓住本质,道理都是一样的。
这是能否成功的关键。
所以当看完张文林递过来的那篇文章后,他就发现这个叫做“隐为者”的作者事实上理论水平的确不低,不管是对白湖湾集团存在的问题的分析,还是对白湖湾当前决策的批驳,都很恰当,并不是一味激进地找茬。
而且文中应用到的资料和数据也很详实,甚至都会让人怀疑写这篇文章的人会不会就是白湖湾集团的高层,否则,很难相信,单纯地凭借一些市场上收集到的数据会得到这么详实的资料。
对于白湖湾集团。
马华腾并不熟悉,自然就更谈不上了解了,但是他听说过这个名字。
毕竟目前在国内,市值规模能够达到数十个亿的民营企业,实际上并不多,甚至是极少数的。
所以现在的白湖湾集团虽非名企,但是那也绝对是一个相当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
随着白鹤经济特区的横空出世,无错小说 m。quledu。白湖湾集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算是小有名气的一家企业,但是具体的经营范围他并不是十分清楚,所以在看完这篇文章后,马化腾似乎意识到这个企业的潜力其实并不差。甚至应该说极好。
这是一个创业者最基本的素质,如果连这一点的看不出来。那么十年后他也不可能会成为马大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