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团山军在宁远中右所准备出征之时,黄台吉的十五万大军也加快了行军速度,一路向宣府杀去。
由于在朵颜卫地界也许还能隐藏一些行迹,但是接近宣府之后,明军也有夜不收在外哨探,再想隐藏行踪那是绝无可能,毕竟这一次是十五万大军,又怎么可能隐藏得了?
故而黄台吉按照先前的布置,兵分五路,战略目的就是让明军措手不及,顾此失彼。
当宣府的上方堡、龙门口、独石口等地失陷,守将不是战死就是投降的时候,紫禁城的主人崇祯皇帝正在御书房中召见一个人。
那人相貌堂堂却面白无须,躬身立于房中。
他,就是久未露面的吴三桂!
吴三桂前次受了“大难”,y差阳错之下,那玩意就没了。养了大半年的伤,现在伤势终于恢复了……只是少了一样东西罢了。
那事情出了以后,吴三桂闭门不出足足半年,恐怕是羞于见人的原因多一点。
可是现在,他耐不住寂寞了……
因为他敏锐地意识到,崇祯皇帝对武将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感,总怕武将们投敌或者造反。先前自己也是一样,虽然被称作什么“军中之龙”,恐怕也只是表面上的说法而已。实则皇上肯定对自己猜忌甚重,可是……
时移世易,眼下却又不一样了!(未完待续。)
第358章 身残志坚
吴三桂现在是阉人,自古就没有阉人造反的先例……
这也不难理解,阉人造反即使成功,皇位又能传给谁呢?
可是,吴三桂不一样。他有一个儿子……六姨太怀胎十月,前几日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吴三桂原本已经心灰意冷,可是有了儿子之后,顿时胸中升起了无限的豪情壮志!
哼!阉人,阉人怎么了?
自己有血脉留下来,可不比那些正常人绝后的强多了?就说本朝,正德皇帝和天启皇帝,那都是无后的……
为了掩人耳目,不让自己有子嗣的消息传出,等到儿子一出生,吴三桂便将六姨太勒死,然后对外宣称难产而亡。
太监会武术,神也挡不住……呃,不,太监有后代,谋朝篡位事半功倍呀!
所以,自己一封奏折呈送上去,说是愿意为国效忠,了此残生云云,崇祯皇帝立刻就召见自己了!
吴三桂偷偷地瞥了一眼坐在御案前的崇祯,只见他手中还拿着一封奏折正在看,于是便继续耐心等待。
良久之后,吴三桂耳中传来了崇祯的声音:“吴爱卿,刚才朕又仔细看了你上的奏折,里面所写的内容甚合朕意……”
吴三桂神色一凛,肃容道:“臣身残志坚,甘愿供陛下驱使,绝无二心!”
崇祯皇帝笑容可掬地看着吴三桂,赞赏道:“爱卿的父亲吴襄吴总兵为国效劳多年,现在一身病痛,确实也该回京荣休了……”
吴三桂一听这话,登时便明白崇祯皇帝是同意自己奏折上的事情了!
这种事,还真尼玛不好说……自己背着父亲,上奏折说要代替父亲的职位……
这,其实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呀!
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儿子要夺老子的权。又要怎么说?
原本父亲也很看重自己,一心是要扶植自己上位。可惜自己那话儿没了以后,父亲对自己就冷淡了起来……
吴三桂死死咬着嘴唇,眼神中带着无比的冷漠……什么父子之情。狗p不是!谁敢挡老子上位,通通不认!
吴襄除了吴三桂之外,还有两个儿子,明显是属于“有后”的。而吴三桂眼下是个阉人,有儿子的事外人也不知道。从可靠程度来说,恐怕吴三桂更靠得住一些!
吴三桂赌对了……崇祯皇帝不相信文臣武将,但是却非常相信太监。
“吴爱卿,既然你一片赤诚,愿意为国效忠,朕也绝不会寒了你的心!朕命你为山海关总兵,你父亲便回京养老吧……”
“臣遵旨!”吴三桂扑通一声跪了下去,扯起了公鸭嗓子高声应道。
这种太监说话的语调,崇祯皇帝那是听惯了的。故而一听见吴三桂如此亲切的“太监声”,他心里比吃了蜜糖还要甜……嗯。是太监就好,太监没有私心,太监不会造反。
崇祯想了一想,话到了嘴边却又生生止住,而后沉吟了片刻,对跪在地上的吴三桂道:“吴将军跪安吧!”
待吴三桂下去之后,崇祯皇帝将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召来,问起了一件事情。
这件事刚才他就想问吴三桂,不过崇祯忽然记得吴三桂与张力有“不共戴天”之仇,恐怕问不出什么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