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团山军从成立以来,从来都是以少击众,兵卒们对于人数的对比并没有什么多余的想法,他们此刻脑子中呈现出来的只有训练场上教官们的那些条例禁令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已经深深地印刻在每一名团山军战士的脑中。
清军已经结阵完毕,多尔衮看着巍然不动的团山军,心里不自觉地有些发憷。他死死地咬住嘴唇,努力地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之后。冷冷地对传令兵道:“传本王将令,让尚可喜出阵”
“扎”那传令兵麻溜地应了一声,还不忘打个千儿,然后翻身上马。疾驰而去七万人的阵势相当宽广,多尔衮的中军距离尚可喜的右翼直线距离也有一里多地。
当传令兵将睿亲王多尔衮下达的攻击命令传达给尚可喜之后,这位“智顺王”心中一万只草泥马在崩腾。不过也就短短的一瞬之间,这位“王爷”便接受了当炮灰的现实。这也是用屁股想都知道的事儿,哪次大战满清大老爷们第一个冲锋过
尚可喜收敛起心思之后,厉声对手下部将喝道:“擂鼓。进军”
片刻间,伴随着“咚咚咚”巨大的鼓声,清军右翼尚可喜部一万先锋开始徐徐向团山军发起进攻。
尚可喜所部正对着的是团山军的左翼左翼这一万人乃是潘霸天统领,由于事先团山军已经进行过推演,并定下了各种情况下的应对之策。当然,战场瞬息万变,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不过第一拨的攻势是汉奸二鞑子来试探却是被张力猜得十拿十稳的。故而潘霸天不用等张力下令,直接按照作战计划,也争锋相对地派出五千人顶了上去。
战场之上,最忌讳的便是一窝蜂的乱冲,特别是这种大军团作战,每一部分兵力需要完成的任务都是经过精细计算的。别看双方在广鹿原集结了超过十万大军,却都是精兵强将,对于战场的掌控力都不差。而这第一拨的试探攻击,便是由清军汉军旗一万人,对上团山军潘霸天麾下五千兵卒。
双方的擂鼓声此起彼伏,而清军那边似乎声势更大一些,显然人数的优势不光是战兵多,就连击鼓的军乐队人数,也要超过团山军不少。
只是,这催促前进步伐的鼓声,双方即将交战的兵卒几乎都充耳不闻,似乎完全听不见了。他们的眼中只有敌人,耳朵中只有身旁战友沉重的呼吸声,听觉已经有些退化了。
和这个时代所有的步兵冲锋一样,双方第一排依然是扛着巨盾掩护的步兵,这些人自然都是年轻力壮、膂力奇大之人。
眼看着双方前锋的距离越来越近,战场上还未交战的其余兵士都瞪大了眼睛,心中祈祷着自己这方能够获得第一阵的胜利。一股浓重的窒息感再一次笼罩着整个广鹿原,笼罩着列阵而战的双方十万大军。
张力依然端坐在小土丘上的行军凳上,冷静地观察着战场上的形势。这处小土丘并不是特别高,也就略略高出地面一丈有余罢了,而土丘的周围此刻已经竖立起了巨大的圆木作为栅栏屏障,很显然,这屏障乃是防止建奴火炮攻击的。未完待续。
。。。
第464章 互相枪毙
受限于没有后世的那些高倍望远镜,这个时代指挥大规模作战,还是需要“登高望远”的,而由于大炮那超远的射程,用粗大的木栅栏护卫主帅所在的位置,也便是应有之义。
历史总是缓慢前行,什么样的时代,战场中便有什么样的战术。若是火炮发展到十九、二十世纪那种程度,区区一圈木栅栏那绝壁也是护卫不了什么的。现在这年月么,张力所处之地还是很安全滴。
张力专门从辅兵中挑选了两百人的所谓“工兵队”,便是要解决给主帅修建临时指挥所的问题。历史上,满清的太祖“野猪皮”奴儿哈赤,据圆嘟嘟说是被他的红夷大炮给轰死的。这也是后世的一桩无头公案,不过却也给张力提了醒,随着热兵器的大规模普及,也许只是一枚小小的弹丸,便能改变一个国家亦或者很多国家的命运不光是野猪皮的例子,后世二十世纪初萨拉热窝热血青年的一发子弹,刺杀了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从而引爆了旷日持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也无时无刻不提醒着张力必须注意个人安全
此刻,张力正聚精会神的看着战场之上的情况令人窒息的距离终于越来越近,顷刻间便到了百步左右
这个距离,正是燧发枪的射程边界
“呯呯呯”一阵激烈的火铳声响了起来,竟然是清军的汉军旗首先开火
多尔衮也在密切关注着战局,他看见尚可喜的汉军旗首先开火,不由得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笑容。
这西洋人卖给“我大清”的燧发枪就是好使,哈哈以前每每都是团山军先手,想必张力做梦也想不到,大清国早已鸟枪换炮啊,不,换燧发枪了
多尔衮咬牙切齿地道:“张力,这次我看你怎么横先前你不是挺能打吗无非仗着西洋火器的犀利而已哼哼”
很快。汉军旗鞑子在军官们的呵斥声中打出了第二轮齐射。战场上立刻硝烟弥漫,噼里啪啦的火铳声有如爆炒板栗一般响个不停。
团山军冲锋在第一线的虽然是盾牌兵,可惜盾牌并不是钢板,加之前进的兵卒之间也有空隙。团山军很快就出现了伤亡。
等到双方距离到了七十步左右的时候,汉军旗已经齐射过三轮,而团山军却一枪未发
到了六十步了
终于,一直被动挨打的团山军火铳手扣动了扳机
“啪啪啪啪”无数支火枪喷吐着猛烈的火焰,似乎要为刚才倒下去的团山军将士复仇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