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医匡九合 > 第194部分(第4页)

第194部分(第4页)

周延儒不说话了,这等于是将皮球踢给了温体仁。

是啊,这北虏首级一百六十个、东虏首级七个属于“大捷”,以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几千人马断然不可能在野外打出如此胜仗。

温体仁眉头皱了起来,这些年明军野战从未有过胜绩,现在周延儒拿战功来帮张力说话。这就不好反驳了。

毕竟朝廷斗争是一回事,军队的战绩又是另一回事。

强悍如九千岁魏公公者,对于辽东之事,也是不敢有丝毫大意的。先皇天启皇帝是个杰出的手工业爱好者,什么事都好说,唯独战事不好说。

说来也怪,天启初年东林党所谓“众正盈朝”的时候,沈阳丢了,辽阳丢了……

天启末年所谓“权阉当道”的时候,圆嘟嘟打出了“宁锦大捷”。野猪皮奴儿哈赤挂了……

这尼玛,谁忠谁j,真的是不好说呀……估摸着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要是比谁更烂的话。魏公公恐怕还真比不过东林党。

温体仁有些犹豫了,有道是兵凶战危,万历天启崇祯三朝,在辽事上栽跟斗的朝廷大臣那可是数不胜数。辽东乃是个大坑,一不小心可就掉进去了!

反复考虑之后,温体仁终于又开口了:“既然有战功在。本官也不好多说什么。罢了,就定下一万五千人的编制吧,绝对不可再加了!”

张力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若是一万五千人的编制,团山军目前的补给就绰绰有余了。虽说军饷那是一定会拖欠的,不过粮食和军备物资发往辽东的短缺还不算特别严重。

周延儒微微一笑,坐在太师椅上看了张力一眼,端起了茶杯。

张力心领神会,立刻跟二位辅臣道了声辞,从内阁朝房中走了出来。

……

宋应星是过完春节才从江西北上的,他事母极孝,先前母亲卧病在床,他又如何能走?

春节过后,老人家渐渐痊愈,宋应星这才拜别母亲,一路北上。

约摸走了一个月左右的路程,宋应星终于来到宣府。他在张家堡与团山军流民护卫队接上了线,而后绕道朵颜卫,来到了团山堡。

其实宋应星在路上一直关心着自己赴任之地宁远卫团山堡的消息,后来听说宁远巡抚张力被罢了官,他还非常郁闷。

原本宋应星便想辞官回家,可是还没过几日,又传来了张力复职辽东巡按的消息,宋应星大喜过望,自然还是决定去团山堡看一看。

如果团山堡真的有大工坊,工匠极多的话,没准也能做出一番事业。当然,宋应星的事业不是指仕途,而是指科技开发。

《天工开物》里很多科技发明只见于图纸,并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宋应星很推崇明代最牛*的思想家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理念,他希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争取能做出一些成绩。

来到团山堡之后,戈希梦为首的团山堡文官群体对宋应星极为尊敬。一则是张大人再三交待过,二则是宋应星的官职乃是正七品的团山堡经历,可比九品的主簿官儿大得多。

人家宋经历的官职乃是吏部下了文书的,而主簿这种杂官是张大人自个儿任命的,高下立判。

当然,虽说以后团山堡里张力说的话肯定比吏部好使,不过眼下还是吏部文书更加“名正言顺”一些。

一连十数日,宋应星将团山堡的农事和工事仔细地研究了一番,看得多,说得少,渐渐地对团山堡的各项民事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日一大早,宋应星来到了团山河两岸的良田处,今日是春播的第一天,作为团山堡管民事的最大官儿,他是必须到场的。

宋应星带着戈希梦等人举行了祭天仪式之后,便宣布团山堡今年的春耕正式开始。

此刻团山河两岸万余亩农田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而宋应星则是带着下属一路走一路看,毕竟七品的朝廷命官出现在农民们视线里的话,很明显也有鼓励耕种的意思在里面。

宋应星一路上走走停停,对团山堡堡民的劳动积极性颇有些惊讶。宋应星在一处小土丘停了下来,对身旁的戈希梦道:“戈主簿,这些农民们为何干劲这么足呢?难道张大人将田地无偿分给他们了吗?唔,我看这些人先前都是流民百姓,应该买不起田吧?”

通过这些天的观察,戈希梦对宋经历也有了一些认识。宋经历与大明朝一般的县太爷不一样……譬如那宁远卫经历江成海,那些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